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的背景及其他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的背景及其他
花田八路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关于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的背景及其他
(972 reads)
时间:
2004-10-04 周一, 下午11:4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的背景及其他
不知道是不是我在“台海战争烟云录”开篇发布的有关按语中的行文,让某些读者有所误会,并使其中对有关历史本有成见的读者以为与中共军队金门战事主将叶飞的提法相对,鄙人是以胡琏为国军古宁头之战的统帅,故以两人文章一并发布。果误会如此,则写几句话来澄清还是必要的。
首先,读过一定必要数量国军与共军双方台海战争历史文献的人,对于古宁头之战,都应该清楚战事最激烈的时候(25日),胡琏不在岛上(战斗开始于24日黄昏,胡琏则正如其自道,是26日午前才上岛,午后始抵前线。),虽然防守主力是属于他统辖的部队,但他未上岛之前并没有指挥其部作战。在攻击国军的共产党军队由攻势受挫而转入负隅待援之际,胡琏才赶到岛上。以此而言,胡琏并不是古宁头之战完全意义上的主帅。但由于主力部队是胡琏部,所以战后国民政府官方将荣誉大部归于胡琏,而汤恩伯的战功则被估低了。因此,我素来并不认为胡琏是古宁头之战的主将,更不认为他的回忆与全程参与指挥的叶飞的回忆可对等视之。将叶飞的回忆文章作附录,只是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战事,绝非意在等量齐观胡、叶在战事中的作用。
其次,全程参与古宁头之战的国军将领如高魁元等均在战后写有回忆文章,国民政府在台湾更是编有多部古宁头及外海作战历史文献,蒋中正在台时代的专业研究者也出版了多种专著。由于前述全程参与古宁头之战的当事将领大多写有回忆文章,未能全程参与战斗的胡琏在写有关战事回忆杂感时只谦称其文为“概述”、“泛论”,以不夸大已功,这正是写历史回忆时应有的态度。而且,胡琏写此文是为了补充与纠正他认为战后在台湾出版的官私文献、论著中的某些不符历史实际情况的说法,并不是以写一篇记述作战过程为目的的文章。因为他本人认为全程参与古宁头之战的国军将领在战后已把当时的基本情况谈得较多了,未全程参战的他除了在某些部分能补充并纠正一些不尽属实的说法外,别无可谈。他写《泛述古宁头之战》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谈此战事在当时环境下对国军、对国民政府的意义,其中回忆只是为了立论的需要,目的并不在此,故很多细节略而不提。在此意义上,他的文章性质与叶飞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正式的作战回忆,而前者不是。而且,即便是胡琏抄书写一些战斗部署细节,恐怕也还是不如全程参战的国军其他一线指挥官和统筹作战的主官的回忆来得准确和对个人有意义,这一点,从其他材料来看,胡琏显然是有自知之明的。
其实,读过一定数量全程参战的国军将领有关古宁头之战的亲历回忆的读者,对胡琏这篇文章的性质自然明白。而有读者若说对胡文“失望”,鄙人以为除误会在下发布安排外,恐怕还是与对有关历史文献与历史事实不熟悉,对历史人物的定位过于主观的缘故吧!
最后,历史当事人特别是军政要人写历史回忆,平心论自己的功过最不易。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渲染自己并不清楚的事,则应是写作的基本态度。由于胡琏并非全程参与古宁头之战,所以他在他的回忆中并没有把自己写成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对自己没有亲历的战斗,也只做转述而没有铺陈,以避免夸大自己在战斗全过程中的作用,更不乐于高谈没有切实根据的细节。这比叶飞对战事细节进行编造显然要客观——例如并不在战场的叶飞振振有词的说:
“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岛上枪声沉寂……。我第一梯队三个团英勇顽强,苦战三天三夜,伤亡殆尽,无一人投降,被俘的都是一些伤员。”
叶飞上述的说词正如国民政府方面出版的不少戡乱战争文宣文章里,不免夸大一些国军部队将士“坚贞不屈”一样,都是经不住比对幸存者自述等一手历史证据的。
此外,叶飞所谓“其实,以两个兵团围攻一个师,又有海空军的绝对优势,而且是在无法突围的海岛上作战,这并不算什么太大的本事。”更是为自己统筹失误开脱。 毕竟,“以多打少”的作战本是共产党武装在中国内战中对付国军最得心应手的本领。而声称国军有“海空军的绝对优势”,则 “小米加步枪”的文宣神话所渲染的精神又跑哪里去了呢?至于“无法突围的海岛”,是登陆船只全都被打坏了吗?当然不是!所谓“无法突围”——在进攻一方主要是不能利用剩余船只,很大程度上还是进攻部队指挥者及统筹安排进攻部队诸事宜者措置失当的必然后果。
至于叶飞谈金门失利文章的最“实在”的部分,鄙人以为是下述文字:
“我们不能仅从微观上接受教训,还应该从宏观上体会这次教训的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没有制海权、制空权,要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五○年代初,在我海、空军还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仅仅靠木帆船,要横跨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现在来看,恐怕是会吃比攻金失利更大的苦头的。金门失利之后,接受了教训,头脑清醒起来。可以说,攻金失利这个坏事变成了好事。接受攻金失利的经验教的真正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对50年代台海战争各方材料特别是大陆方面材料熟悉的读者,以叶飞的这一节文字结合其他资料,对中国共产党政府文宣系统从小灌输给大陆青少年的所谓“美帝阻挠解放台湾说”所掩盖的某些历史真相是什么应该是很清楚的。
总之,鄙人以为,任何对历史文献有一定鉴别能力的人,阅读历史文献,特别是在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不应在某些无关宏旨而对阅读者可有可无的文字上吹毛求疵(如国共将领对各自“伟大领袖”的溢美之词),而是要把握其中对正确分析历史问题最有价值的部分。当然,如果是舍本求末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 * * * * * * * *
胡琏: 古宁头及登步岛之战的若干回忆与杂感(外一种)
http://www.hjclub.com/showtopic.asp?ID=51178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这是写给我的吧?多谢,楼主请进
--
kaka111
- (1396 Byte) 2004-10-05 周二, 下午9:35
(295 reads)
这篇好,推荐上导读
--
刀子
- (0 Byte) 2004-10-05 周二, 下午1:10
(276 reads)
你D,八路的?有?
--
端木丁
- (11 Byte) 2004-10-05 周二, 上午7:35
(26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750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