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大海。”乃后人合成自庄子两文。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大海。”乃后人合成自庄子两文。   
所跟贴 “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大海。”乃后人合成自庄子两文。 -- 马悲鸣 - (319 Byte) 2004-9-17 周五, 下午8:16 (360 reads)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汉字这种自虐文字才说出这种绕脖子话,文言文是汉字的必然结果不是语言的自然表达方式 (108 reads)      时间: 2004-9-17 周五, 下午10:3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用这种语言的人思维能不受限制?只有弱智的并带有严重自虐倾向的民族才信这种语言文字不限制思维.

中国的传统臭知识分子打一出世,就带着酸味,你看看: 什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嘘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这得是什么样的笨蛋才会这样说话?原本要说的是个很简单的道理,非用这种绕脖子的方式说出来? 难怪中国人是典型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民族呢.

汉字书写麻烦,刻写在竹子上更麻烦,所以这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说起话来才跟打电报似的,省了又省,却连语意都说不明白了.

上面这话要用自然的语言表达原本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无非是说:

"上游的泉水干了,池塘里的鱼就都晒在地上了,它们彼此拥挤在一起,只能相互用吐出的湿气和泡沫滋润对方,来存活,这真不如当初在大江大湖中彼此从不见面的好.世人与其赞美尧而贬低桀,不如把他们两都抛在脑后而专心于寻求普适的社会发展规律."

这么简单的话为什么不用大家都能懂的方式说出来呢? 中国的酱缸文化从哪来? 就是从汉字发展来的.到现在所谓的"相濡以沫"竟然都成了褒义词了,还能用来形容党和知识分子,或党和人民的关系?这不等于是说大家都跟两条臭鱼似的晒在河床等死吗?

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酸,与其说中华文化是"酱缸文化"还真不如说它是"醋缸文化"呢!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873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