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奥运冠军的“注水猪肉”文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奥运冠军的“注水猪肉”文凭   
所跟贴 奥运冠军的“注水猪肉”文凭 -- 郑若思 - (1719 Byte) 2004-8-20 周五, 上午11:42 (1258 reads)
林思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能上大学的注水猪肉还是不错的,大部分运动员成了阴沟油了。 (439 reads)      时间: 2004-8-21 周六, 上午12:2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运动员其实是金牌体育的最大受害者

林思云


中国的金牌体育除了经济浪费的弊病以外,更有浪费人才的弊病,其实金牌体育的最大受害者正是运动员自己。现在的中国体育政策,就是典型的“黑猫白猫”理论的实践者。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可是抓不住老鼠的猫怎么办?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就是没有抓到老鼠的猫,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悲惨的。

每次奥运等重大比赛结束后,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少数金牌(奖牌)获得者名利双收,不仅领到大笔奖金,还能上广告,免试攻读学士硕士,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提拔升官职,贷款开公司等。但大多数运动员没有那样的好运,这些没有挂金提银的运动员的下场,往往就不很妙了。每次重大比赛结束后,都要出现运动员大批退役的高潮,因为“狡兔死,走狗烹”,对于不能在下届奥运会上夺金牌的运动员,他们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体育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最上层是国家队,目前大约1千多人;第二层是省队,目前大约1万多人;第三层是市队、县队,人数大约数万人;最下层是少年体校(也叫业余体校),人数大约20万人。中国运动员的训练基本在十一、二岁的少儿时代就开始专业训练,而中国的运动员训练又是残酷的“苦练”方式,少年体校的学生每周要进行30到40小时的训练,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

如果拿不到奖牌,退役下来的运动员由于文化程度底,又缺乏谋生的技能和技术,往往成为社会的弱势人群。运动员吃的是青春饭,运动青春像“流星”一样一拭而过。由于青少年时期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使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文化程度要求,相当一部分运动员退役后只好去当保安或门卫,因为他们力气比常人大,这似乎是等待他们的最合适归宿了。

现在大部分退役运动员都得自己找工作、自谋生路,生活都很艰难。辉煌一时的马家军,退役后的运动员,除了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个在社会上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外,其他大部分都处在待业状态。奥运会柔道冠军庄晓岩退役后,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照顾她,留到学院训练科工作。她说:“我现在真是后悔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当冠军是暂时的,可一辈子没文化,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我要不是奥运会冠军,我不知道我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中国现行的体育体制,只有对出成绩。夺金牌运动员的奖励,至于大多数没有出成绩的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后半生的生存问题,则不在现行体育体制的考虑范畴之内。比如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出现负伤是常事,在当运动员期间治疗负伤都是国家出钱,可一旦退役,公费医疗就没有了,今后治疗残留下来伤病的医疗费全由运动员自费承担。退役后还要负担沉重的伤病治疗费用,这往往造成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困难。

古人云:一将成功万骨枯。20万人从小从事专业体育,成功者只有区区数十人,真是残酷的淘汰机制。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4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