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中国的思想根源 |
 |
鲁肃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的思想根源
鲁肃
很年轻的时候读过点中国思想史,大都忘记是怎么说的了,但也得到一些印象。
中国的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再早则似乎只有故事,没有思想的流源了。那么,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
殷商是个氏族社会,这个氏族的基本思想是“帝”,“帝”分“上帝”和“下帝”,下帝是氏族的领袖,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表,他们必须事无巨细地征求上帝的旨意,然后执行。所以除了这个执行者以外,那些负责询问上帝旨意的人和活动就是这个氏族的中心,这些人就是:卜、史、巫、祝。他们的工作就是传达上帝的命令,使用的方法就是问卜,卜是上帝的命令,没有解释。从大量的考古和出土来看,卜几乎是我们能看到的一切文字。
因此,中国的最早的文化的思想核心就是:请示汇报和执行。(这其实并不是林副统帅的天才发明,而是不天才的继承)
“帝”是什么?据考,“帝”者,“蒂”也。“蒂”者,“花蒂”也。“花蒂”,传宗而接代之象征者也。“上帝”,离开世间的祖宗也。上帝考虑的是什么?自然也和他/她(们)被称谓的那样:种族延续。目的明确。手段呢?没有原则,凡事必问,毫无规律。但问目的,不计手段。
价值核心何在?传宗接代,氏族不断强盛。没有个人存在价值,没有理性存在价值。
周承商。周是蛮族,却崇尚殷商文明,全盘继承之下,也略加了些改动。大概因为毕竟是商的西面的氏族的缘故,即所谓“西方”吧,总觉得上帝的旨意(这时上帝已经成了周的祖先)应该是多少成点体统,不该那么混乱,于是文王和周公制周礼,问卜就少多了。“礼”,规矩也,礼依然反映的是上帝的旨意,不过不再那么凌乱了。于是礼官代替了卜、史、巫、祝。然而不变的是,上帝,也就是祖先,和宗族,依然是价值的核心。
到孔子,开始怀疑上帝的具体干预,要“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把“礼”看成是工具,价值意义大大减弱,也许是因为当时氏族已经混乱的缘故,不再搞得清楚上帝是谁家的上帝。上帝的概念虽然稀里糊涂了,但自家的祖宗还是极端重要的,传宗接代的任务还是头等大事,社稷为重依然压倒一切。“孝”,肖也,“肖”,象也。象谁?象祖宗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孝”从何来?
孔子以后2400多年,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并非偶然,因为它和中国的思想根源关系最为密切。这2400年间,中国的思想虽然也在变化(以大陆漂移速度比照),但基本核心依然是:
社稷为重,民族大义为重。但问目的,不计手段。请示执行,不讲道理,存在既是目的,也是道理。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