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谈谈我对‘读书人”的看法 |
 |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
|
|
作者:即兴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最近看到不少批判“独立知识分子”的文章, 我也愿谈谈有关“独立知识分子”的看法。
今天人们对所谓“独立知识分子”的议论,我想不只是对某个个人,而是对社会中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一个群体所作的评论。对于社会中某一群体所具有的共性的归纳,并给以一个精确的,并被广泛地接受的概念会需要一段时间。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人们各述己见,认真磋商,探讨,最终达到讨论, 甚至争论双方之间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共识的过程。何为“独立知识分子”的讨论也然。对任何事物所作出的定义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精确,它必与描述另一事物的定义有重叠之处。就拿最简单的“桌子”与“椅子”为例,我相信很难为“桌子”作出一个绝对精密的定义,使任何椅子不能混迹其中。对于社会阶层的定义更是如此,没有任何政治理论家,或社会活动家能为社会阶层的区划作出绝对精密的定义,以致于根据这一定义能使不同人作出完全一致的群体归类。因此,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要尽量精细地掌握社会群体的分类特性,也要重视对个体特性的研究。讨论问题时,重要的是明白对方所说的具体内容而不是所用的名称,如果简单地用自己的认识来理解对方所运用的名称,难有不出误解而陷入无谓的争论的。
在从事社会活动时,与对客体的仔细观察分析同样重要的是,要对自己作出自觉的,理智的,执着的社会定位。同时也要平心地面对他人对自己作出任何社会特性的归类。根据他人的评论,检视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得对自己所作出的社会定位,及行为更自觉与信。
我认为,任何人希望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之中,这是主观愿望。你是否能被别人划归于这一阶层往往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这与参加一个组织不同。你是否是共产党员,是否是民主党员,是否是工会会员是一目了然的。但你是否属工人阶级,是否是知识分子,是否属人民,就可能人言人殊。一些为建立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流血,流汗几十年的,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无产阶级属性,结果被无产阶级专政专了政。一些自以为人民政府的官员、人民代表从来没怀疑自己是人民之一员,甚至自以为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现在被自以为正在为民请命的一些人排除于人民之外。同时有些自以为正在为民请命的,却被人民政府,赶出人民的队伍送入了牢房。到底谁属人民?谁属公敌?我是否属知识分子,我是否属人民?我不敢,也不想作这种无谓的自我定义。
对于“独立知识分子”的提法,可分两部分来分析:一是“独立”;二是“知识分子”
在此,“独立”当然是指政治行为的独立,即不附属于任何政治团体。政治行为不受任何政治团体的约束。不接受任何政治集团的经济支持。当然,必定没有任何团体将为“独立”者的任何行为负责。毫无疑义,“独立”者仍必需接受法律,社会规章的约束。其行为的客观效果有利于哪个政治团体则不是衡量其是否独立的必要条件。换言之,他的此一行为可能对甲团体有利,而彼一行为则可能对甲团体的对立面,乙团体有利。即使他的所有行为在客观上都有利于某一集团的利益,也仍可能是独立的。他的行为只为自己的利益与良知负责。有些“民主”人士以“独立者”某些行为的客观效果符合哪个集团来画分“独立”与否,这便根本上否定了“独立”者存在的可能性,这是为了掩盖其自身依附某一特定集团的偏执性。这与共产党所惯用的“非友即敌”容不得异见一样,是根本违背他们口口声声为之奋斗的所谓“民主原则”的。根据“民主原则”任何独立个体都有在合法的前提下,不以是否符合任何团体的利益为依据的行动自由。所以,“民主人士”将某人的行为有利于有权者,作为否定其独立性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你可以揭示某一独立者的某一行为,甚至全部行为只对某一集团有利,但是你不能依此否定他决定其行为时的独立性,除非你能证明他的行为受到某一集团的指使或经济支持。
我以为,成为“独立”者的最基本条件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没有大的野心(或许说雄心较舒服些)。没有结帮拉派的意愿,不参与任何集团的排他性的政治活动,对任何团体没有任何利益诉求,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个人,社会的一员。说所欲说,为所欲为,并准备泰然地面对自己行为引起的一切后果。社会上既可有独立的知识分子,也可有独立的工人,农民,任何阶层都可有政治上的独立者。
关于何谓“知识分子”,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对知识分子期望提得很高,过分地拔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将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甚至有不与政府唱反调,就没有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资格的说法。竟将知识分子与持政治异见的政治活动家等同起来。以此标准,一切不问政治的各专业科技工作者都将被排斥在知识分子之外,古今中外能称上知识分子的必是屈指可数了。有的人则又将其定得很低,只要自认有一技之长的都能称为知识分子。于是几乎人人都是知识分子,两者都将导致世上无所谓知识分子的存在的结论。
我认为,每个人在参于社会政治活动前,最好先思考一下是要做一个政治上独立的人,还是自觉地投入某一集团。但完全没必要自我定义为一个“知识分子”,更没理由因自定为“知识分子”而自视甚高。
就我个人而言,偏向于称现时大部分所谓的知识分子为读书人。无论你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读书。读书人与是否有真知,即他的知识是否对社会起实际的积极的作用无必然的联系。读书人与从事何种职业也无关。例如,有个读了几十年中外书藉的“民主”工人,我也视为读书人。中国的读书人太少。历来开明的政府官员,甚至皇帝求才如渴。因此,有些读书人自视甚高,社会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至理名言。于是,养成了部分的中国读书人待价而沽的特性。诸葛亮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不出山。毛遂自荐的读书人往往被认为是不自爱,不清高,文人中的下品。怀才不遇是读书人中最时貌的无病呻吟,与上司一言不合便挂冠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读书人崇尚的风骨。
最近,有位被北大学生推举为最受欢迎的教授,曾很悲观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要说话,但说了也白说,白说还得说。』对于他敢于坚持直说的精神我很赞赏。但是其中流露出的某些具代表性的中国读书人的情绪值得推敲。首先,在中国知识分子还很少的情况下,自我定位为知识分子,很容易为自己的视野预作蔽障。其次,这显现了自视过高的孤傲心理。今天不少中国的读书人尽管自以为将西方的民主作楷模推动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改革,但凡涉及自身利益时仍不愿意抛弃中国读书人的某些传统观念。他们在宣扬西方的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但对读书人的价值的评估却不愿取同一原则。
在美国高学历者有的是,人的价值并不直接决定于学历。读书不多,只要有社会所需的一技之长,都能出人头地。相反,社会不需要你,就根本没有因读书多而发牢骚的理由。那位教授对『知识分子要说话,但说了也白说』所发的抱怨,很难在西方人中引起共鸣。在美国博士说了白说的现象有的是,遇到这种情况根本没时间发牢骚,要紧的是研究怎么使自己说的话不白说。解决的办法不是改变说话的方式,就是改变说话的内容。
今天宣扬民主的读书人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不要抱怨听众不理解你的话、听众没知识,而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宣扬的内容与方法。当前鼓吹民主的主要还是读书人,在这些人还没有改变孤傲心态之前,中国还只能是现在的中国。“说了白说”还表露出一种对自认正确的思想却遭受压抑的愤怨。在野时有此心态,一旦当朝也很难尊重异见。这就是在中国换人不改政的根源。要改变这种心态,要社会变革的继续深入,读书人在中国社会上由现时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至少供求平衡看来是必要的条件。这就有待中国人的文化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民众必定也有希望中国读书人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完成自身的意识转变的要求。
我赞成那位教授所说『关键是要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由、创造与批判的现代精神的人,一个视野高远、境界博大,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真正的人。』,但也不必等到自以为已修炼成『一个视野高远、境界博大,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真正的人』后才说话。我认为只要大部分人都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也明白自己的意见很可能并不真的十分高明,并非别人必须采纳自己的意见,这样社会就会和谐,兴旺,个人就会乐观。至少能减少一些别人不听我的意见,不照我的话办就要与人打架的现象。我想这或许正是现代政治的基因。
今天中国又出现了以知识分子自豪的现象,这比文革时以大老粗为荣不能不说是知识开始受到尊重的表现,我更期望着由尊重知识促使知识的进一步提高,知识更大的普及,使任何人不能仅以读书人的身份为荣的一天早日到来。
但愿中国少些自我定位为知识分子的人,多一些自觉地努力成为独立者的人。但愿少一些『说话没人听』的抱怨,多一些『怎样使人愿意听』的思考。
作者:即兴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即兴于2008-4-29 周二, 下午11:11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