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该怎样将对赵燕身份的怀疑和说孙志刚嫖娼作个比较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该怎样将对赵燕身份的怀疑和说孙志刚嫖娼作个比较
根源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3/17
文章: 522
经验值: 52
标题:
该怎样将对赵燕身份的怀疑和说孙志刚嫖娼作个比较
(494 reads)
时间:
2004-8-09 周一, 下午11:51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该怎样将对赵燕身份的怀疑和说孙志刚嫖娼作个比较
也许是对威权政治本身一种本能的反弹吧,这阵子赵燕事件因为被喉舌刻意高调处理,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网上也闹得沸沸扬扬,表现之一就是对赵燕身份的质疑层出不穷。但是,这种质疑也招徕了一些朋友的物议,他们认为,没必要怀疑赵燕的身份,并跟去年孙志刚被收容所打死后,有人说他半夜出去是嫖娼相提并论。
我觉得,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可比性的。因为,网民质疑与否,其实主要还是跟媒体的报道内容及其表现有关;如果媒体报道的内容如无“硬伤”,报道过程中的表现也很正常的话,那民众是很难质疑出什么东西的。
如果脱离了媒体的报道内容及其表现,单单孤立地去比较及判别这两起事件应该质疑与否,我觉得那并不是将两件事放在一个平台上去作比较,还可能会越比越糊涂的。
孙志刚事件来龙去脉本来就很简单——他出生于湖北黄冈贫困的农村,2001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之后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2003年2月应聘至广州一家服装公司。他在2003年3月17日晚10点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然后因没办暂住证和没带身份证被收容遣送,并于其后几天内被殴打致死。
上面这些关于孙志刚的个人信息,基本上从最开始披露事件的那篇报道中就已经罗列了出来的。该报道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后果及各方的陈述等几方面的基本要素都交待得非常清晰,而且从当中实在看不出来任何一点他有可能去嫖娼的疑问。
某些人认定嫖娼的理由,不外乎也就是“抓住”了他晚上10点出门这个“理由”而已——这也是那伙人猜疑的全部依据了。但是,如此简单粗暴的猜疑,显然是经不起什么推敲的——
晚上10点出门就成了嫖娼的证据?那么晚上出来吃宵夜的,出来逛夜市的,出来看电影的,出来散步的,岂不都免不了被怀疑是娼妓或者嫖客?晚上出来设大排档、摆夜市摊位,开到至少凌晨两三点才收摊的,岂不都免不了被怀疑是容留介绍卖淫的风月场所?再者,晚10点前出门就无此嫌疑了?人的性欲只会在晚上才高涨?
广州虽没实行宵禁,但若是晚10点不在家里的人都会受到这种毫无事件根据的乱猜疑的话,其“宵禁”的效果有可能要比真正的宵禁还要立竿见影的。
这么捕风捉影的质疑,难怪广州那家打人的派出所和收容站,也没有把它捞起来当作救命稻草——看来他们还不至于蠢到无可救药之地步的——如果单从智商的角度来审视的话。
赵燕事件则完全不同。其实最初并没什么人怀疑她的身份和背景的,大多数网民都还能相信喉舌的报道口径——因为媒体的报道内容硬伤毕竟还不多,媒体的表现还比较正常。当然,外面的人看来这种铺天盖地的一致声讨可能会大惊小怪,但我们早习以为常了。
当然硬伤也还有,比如赵女士不谙外语却只身去外国谈生意,但这并不见得是多致命的要害,毕竟财大气粗的话到唐人街找到老乡,帮忙介绍个商务翻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有人说他晚上11点半去边境看瀑布,可能是什么特工,这种用时间作为标准的猜疑,倒是跟怀疑孙志刚是嫖客有点类似,但好象也没有引起过什么的共鸣。因为“特工说”硬伤实在是很明显的,即使用脚趾甲去思考,都可以得出“特工说”的可能性肯定要小于零的结论来的。
要当一个特工,至少得具备几点最最起码的心理素质和行事作风,那就是沉着、冷静、低调,以及处变不惊等。有谁见到过“好奇心”这么的重,看到前边警察抓了个人还要凑上去围观的“特工”吗?有谁听说过给被刺探国殴打了就如此高调、这般张扬,就要“捍卫民族尊严”的“特工”吗?如果哪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真能造就出有这般令人叹为观止的素质的特工来,吉尼斯评选最糟情治机关时,这家情报机构名列榜首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
再说啦,尼亚加拉大瀑布在美加边境,而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虽然近年来时有龃龉,但关系总的来说还是过得去的,既无重兵布防,也无宽达几十公里布满地雷的军事缓冲区,更无边境人员互相用高音喇叭向对方叫骂,我等门外汉实在看不出这个边境瀑布到底能够拿出点什么还算有点价值的情报,来回馈给不远万里而来的东方国家“特工”的厚爱。
至于赵女士为什么半夜去看瀑布,我觉得这其实很好解释的,不外就这两个缘由——要么就是品味独特,想去观察一下这瀑布到了晚上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会不会别有一番风情;要么在赶时间,惦着在有限的时段内多游览几个景点——至于你接受哪个,那就得看你自己觉得哪个更在理了。
人们对赵燕的身份起疑问,其实是从天津那些媒体掘地三尺却找不到这家公司和这个人开始的。这些消息,包括寻找的详细过程,也是在天津的地方媒体公开报道的,并非空穴来风。
人们听到喉舌关于打人的报道之后,在表达作为局外人的自己无比义愤的情绪之余,当然也很想听听人家受害者的家人是怎么个说法,这是人之常情;天津那些媒体打着灯笼寻找受害者家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满足义愤填膺的市民,例如那些打进热线电话来表达对其家人表示慰问的市民的要求而进行的。
但是,当民众听到天津的地方媒体竟找了几天都没捕捉到受害者家属的一丝踪影的时候,那头脑中的感叹号,肯定会马上转个弯变成一个大大的疑问号的——你们让我愤怒声讨了半天,回过头来一看我究竟是为谁声讨你们原来都还没搞清楚的,你这不纯粹在逗乐子嘛!
其后更为有趣的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非地方的全国性喉舌,竟刷地一下把人全给寻着了,但究竟是怎么找到的、找的过程中顺利与否却只字不提,仿佛人本来就是站在那的,只是你们这些地方媒体和小老百姓睁眼瞎看不见而已。
这些全国性的喉舌,即使有驻天津的办事处、记者站,一年到头采写出来的报道的数量,恐怕只是天津本地传媒的零头而已,当中还得包括上相当大的一部分从宏观方面着眼的、高屋建瓴的、跟小老百姓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这种喉舌对天津的熟悉程度和寻人的本领,竟会比天天为了竞争满城转跑新闻的天津本地媒体还要高?真不可思议。
好了,人既然找到了,而且对全国性的喉舌能够象竹筒倒豆子那样愤怒控诉,那么对本地的媒体,至少也不会拒绝采访吧?关心这起事件的读者们只读到一篇两篇这样的控诉报道肯定也是不够过瘾的。
而且,在专业的记者眼里头,该事件可供发掘的角度、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肯定也还远远不止那么一点的,那么天津的地方媒体好歹也应该有所后续追踪采访报道吧?
哈,偏偏就再也没有了——地方媒体乖得象认错的好孩子似的,再也不干“自作主张”的事了。
就冲上述这些地方、全国性媒体在打人事件采访报道中连串的怪异表现,即使没有那篇指证其公款出游的“南方某周报”的“万余字采访报道”的内容摘要出笼,即使没有那些不说好象还有点明白一说反而变得更不明白的“澄清”,网民们对这些报道内容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怀疑,我想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这些媒体等在报道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吊诡现象,恰恰是在报道孙志刚事件时所没有出现过的。所以,包括网民在内的老百姓们,基本相信媒体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相信孙志刚没有什么“背景”,相信孙志刚那天晚上10点钟出门就是象报道中所说的去上网而不是去嫖娼,就象一开始在各级媒体还没露出马脚时,也相信他们对赵燕事件的报道一样。
之所以后来前者依然还信,而后者怀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后者媒体等的诡异表现引发起来的。从这个角度上看过去,确实也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啊——特别是遇上那些不成文的规矩条文多如牛毛的媒体世界更是如此。
其实话又说回来,在孙志刚事件中,网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出质疑过的。反而,正是由于网民们的强烈质疑,才令那家将孙志刚暴打致死的派出所、收容站炮制出来的谎言被一一戳破,使孙志刚的沉冤得雪,叫罪恶的收容遣送制度恶贯满盈,令天理昭然,天道好还。
总之,把媒体的因素算上来后,对公开报道的内容还是可以质疑的,包括报道中角色的身份、所做的事情,反正都在媒体公开了,而且有的还是调子能有多高就拔到多高,那还怕什么隐私受到侵犯唷。反正归根结底还是那一句:不怕你质疑,就看你质疑得合不合理,有没有根据。象对在公开报道中提及的赵燕女士的身份的质疑,只要合情合理,依据充分,可能就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而对孙志刚是否嫖娼的质疑,理由荒谬无稽,论证流于诡辩,那尾随附和的,可能就只能是些弱智或别有用心的人了。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1488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