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剪刀差”的故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剪刀差”的故事   
QS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剪刀差”的故事 (533 reads)      时间: 2002-3-13 周三, 下午10: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剪刀差”的故事



秋实





  老猪追问“剪刀差”的发明权属于谁,这可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20

世纪20年代,苏俄展开了一场关于工业化道路的大辩论,“剪刀差”一词

便是从此时开始流行的。然而其发明者究竟是谁呢?我翻阅大陆一些新近

出版的书籍,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发现里面谈到“剪刀

差”学说,仅仅只提了斯大林在1927~29年的有关论述,给人的印象,似

乎斯大林就是该学说的发明者,不禁废卷长叹。政治歪曲历史,遗害之烈,

一至于斯,不知何时方能彻底根除。



  其实,早在1923年的俄共(布)第12届全国代表会议上,托洛茨基就谈

到了他称之为“剪刀差危机”的现象。当时俄国刚实行“新经济政策”不

久,工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有一幅以1922年4月为基点的工农业价格趋势

图,工业品价格指数不断上升,农业品价格指数则不断下滑,形状就象一

把张开的剪刀,此即“价格剪刀差”的由来。



  不过,这种工农业产品比价差距迅速拉大的情况,只是革命和战乱造

成的一种暂时现象。在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工业生产大幅萎

缩,工业品价格相对上涨,也出现过此种剪刀差式的价格变动,以致1950

年的农工比价大大低于1936年,这就是一些人说的所谓“旧中国遗留下来

的剪刀差”。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政府调整其价格政策,

当时那种类似剪刀状的价格变动趋势很快就消除了。自此以后,类似苏俄

初期那要极端的剪刀差价格变动, 在中国并不多见。 相反,从1950年到

1978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基本上呈不断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还大于农村工

业品零售价格的提高。



  此种情形,当然并不意味著价格剪刀差的消除。无论是在30年代的苏

联,还是在1949年后的中国,都曾经长期实行低价强制收购。政府收购价

虽然也不断有所提高,却一直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工业品价格虽然也有

所下降,却大大慢于其生产率的上升。政府牌价与正常市场价格的差价部

分,就是被无偿剥夺的农业剩余。(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来讲,

即农产品价值中超过其收购价格的部分,被无偿拿走了。)



  在20年代的苏俄,“剪刀差危机”引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社会主

义工业化,要不要通过剥夺农民来获取原始积累资金?围绕著这个问题,

左右两派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在哪个时代,理论上尚未定于一尊,一切

都在探索。大家思想都极为活跃,敢想敢说,没甚么条条框框,争辩愈激

烈,愈能刺激学术上推陈出新。今天回顾,无论左派右派,理论上都有不

少建树。



  大辩论中,右派主将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修正主义分子、本坛名客萧

海天大侠曾经由衷敬佩的布哈林同志。左派主将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他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是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首席理论家,也是苏联最有

才华的经济学家之一。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一贯左倾,主张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大

中小工厂统统收归国有,对专家和知识分子实行义务劳动制,对农村富农

展开进攻,发展公共的大农业。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

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征集制,开放主要农产品的商业经营。对此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会瓦解大工业,反对大工业与农民

和手工业者等价交换,并且把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中的无计

划性”,要求加强计划原则。



  1926年,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新经济学》。在这部

著作中,他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归结为

两个命题:第一,国家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压低农工产品比价,在不等价交

换的基础上,靠剥夺农民积累建设资金;第二,通过压低农工比价实现原

始积累,可以不损害工业无产阶级的利益。他还认为,一个国家越落后,

就越要靠农工不等价交换进行积累,非如此则不能迅速工业化。对农业,

他则主张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农业公社。



  布哈林恰恰相反,坚决反对剥夺农民,也反对强迫集体化。他认为在

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相当长时期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

其特点是发展速度较慢,过渡时期较长,盲目追求高速度是有害的。针对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他提出“劳动消耗规律”,强调按比例的劳

动消耗是社会平衡的必要条件,主张国民经济个部门、特别是工农业平衡

发展。为此他主张发展农民经济,诱导农民从流通领域著手自愿合作化,

反对强迫集体化等等。



  最后的结果,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都没有赢得这场争论。1927

年,斯大林联合布哈林,彻底斗垮了托洛茨基的左翼反对派。普列奥布拉

任斯基被开除党籍,其理论被清算。斯大林对剪刀差作出的标准论述说:

价格剪刀差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工业资本家利用不等价交换来剥削农民。

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剪刀差,当然不能有新的剪刀差产生了。



  讽刺的是,斯大林从政治上整肃了左翼反对派,清算其理论,在实践

中却大规模地推行他们所提出的极端政策,实行强迫集体化和强迫收购农

产品,以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迅速工业化目标。农民遭到更为残酷的的剥夺。

集体化和强迫征购,导致了1932~33年的大饥荒,6百万到8百万农民死于

饥饿。



  布哈林当然坚决反对强迫集体化,然而他的反对被斯大林轻易击败。

1929年,布哈林被撤销党政职务。1938年3月,他被加上“组织阴谋集团,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罪名,被处死。此前一年,他的老对手普列奥布拉

任斯基,也遭到处决。两人死亡时的年龄差不多,布哈林50岁,普列奥布

拉任斯基51岁。



  两人死后的际遇却大不相同。布哈林作为“温和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的代表人物,在东西方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称赞,1988年在苏联被平反恢

复名誉。另一方面,由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政治立场令许多人厌恶,连

带其理论中的许多创见,不是遭到贬低,就是被人遗忘。直到80年代,世

界顶尖级经济学家在顶尖级经济学刊物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以现代经济

学的观点重新阐发他的理论,才算恢复了他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有地位。

不过这是后话了,改天再谈。



2000年9月15日于“新观察论坛”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9390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