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则刚刚完成了权力过渡。统治该国二十二年的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总理退休了,由他的副手巴达威(Abdullah Badawi) 接任。马哈迪一些极有争议的政策——比如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资金管制——令商界啧有烦言,10月31日他退休当天,吉隆坡股市就上涨。但是,总体而言,马哈迪执政期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马国从一个出口锡矿和橡胶的落后国家转型为高科技出口国,成为东南亚一条新“小龙”,人均收入已接近九千美金,近来更成了中国人偷渡打工的一个目的地。在联合国今年发表的“人文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2003)列表中,马来西亚居第58位,比俄国高了5位,比委内瑞拉高了11位(中国是第104位,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是也)。虽然马来西亚的市场化和透明度仍然远远不如西方国家,石油那样的重要产业还是由国家经营,但投资者毕竟可以指望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
① 据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先生的文章,《中国转轨之路的前景》,2000年4、5月间,“湖南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通大有限公司、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宣告成立,它们从原来的‘国有独资’,‘置换’成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仅仅相对控股:国有股依次仅占6%、21%、32%。此举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典型的‘靓女先嫁’:这是三家效益好、规模大,通常被认为‘没有改革必要性’的大型企业。……按1999年期末会计报表,这三家企业剔除土地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后的账面净资产均超过1亿元,如果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置换’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上述两个文件提出的重新‘界定产权’原则的指导下,湘江涂料的国有资产比例便由100%变为20.53%。再经过‘剔除不良资产,挤干水分’,湘江涂料被核定进入改制的优良资产为7000多万元,其中国有资产为1500多万元。对剩下的这些国有资产,再按‘国有产权一次性买断可实行50%的优惠’的规定,由湘江涂料用500万元买断其中的1000万。只剩下500万进入改制后企业资本账内。……紧接着便是把被‘界定’的企业资产‘一次性量化分配到人’。而在此进程中实行‘经营者持大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