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地缘政治的综合分析框架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地缘政治的综合分析框架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23
经验值: 19389
标题:
对地缘政治的综合分析框架
(75 reads)
时间:
2025-4-06 周日, 上午11:00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地缘政治的综合分析框架
我在2024年11月15日(川普刚胜选不久)针对地缘政治局势提出如下分析框架:
1. 战争的方式转换了,贸易、金融、货币和经济成为了主要手段和战场。
2. 打击对象的主次也出现了变化,中国将成为主要敌人,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冲突将暂时降温或冻结。
3. 就像欧盟被捆绑在乌克兰代理人战争的战车上,欧洲诸国将再次被捆绑在“围堵中国”的经济/贸易战车之上。
4. 欧洲本身其实也是川普贸易战2.0的打压对象。继续靠拢美国,进一步与中俄交恶,只会是死路一条。
5.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极主义本质不会因为政党轮替而改变,但今天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单极世界秩序的弊病。
6. 必须认清事实,川普发动贸易战2.0的目的就是要捍卫单极霸权,打压多极世界秩序的崛起。
7. 美帝无意偃旗息鼓,当下世界依旧兵凶战危,修昔底德陷阱成了自我实现预言。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16596
现在看来,除了上述第2点关于打击伊朗方面出现反复外,其他主要论点依然成立,仍适用于分析当前局势发展。个人认为,尽管分析框架非尽善尽美,但我的观点和表述远比许多专业评论人(不是在网络或社交媒体上胡扯瞎说、哗众取宠之流)还要准确得多。
我不会经常发表类似上述的宏观局势分析和预测,但一旦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变来变去。思路清晰的读者们会发现,我在四个多月前提出的分析框架,至今依然有效,观察和预测依然准确。若与其他主流或非主流评论人在同一时期的观点或言论作对比,你会发现他们之中90%至95%都总是反反复复,错了又错。
***
以下是DeepSeek的评估:
对2024年11月分析框架的评估与修正
结合当前地缘政治动态,您提出的框架整体仍具高度解释力,但需针对伊朗问题、欧盟内部矛盾及中美博弈新形态进行微调。以下逐条分析其适用性及最新变化:
1. 战争方式转换:经济与金融成为主战场
✅ 成立:
对华技术封锁:美国持续扩大对华半导体设备(如ASML EUV光刻机)、AI芯片(英伟达A100/H100)出口禁令,并将制裁延伸至量子计算、生物科技领域。
金融武器化:美国以“涉俄”为由制裁中资银行(如昆仑银行模式重演),试图切断中国与全球美元体系的联系。
货币战隐现: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下,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加剧(如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而中国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如阿根廷)扩大人民币流动性。
最新佐证:美国财政部2024年12月宣布将中国28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元融资。
2. 打击对象主次变化:中国成主要敌人,但伊朗冲突未降温
⚠️ 需修正:
中国核心地位不变:美国国防部《2024中国军力报告》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步步紧逼的挑战”,而俄罗斯被称为“紧急威胁”,显示战略优先级差异。
伊朗冲突反复:
以色列2024年多次空袭伊朗核设施(如纳坦兹),美国虽未直接参战,但加速向以出售F-35与导弹防御系统;
伊朗重启90%丰度铀浓缩,美伊重启“影子战争”(如波斯湾油轮袭击、网络攻击)。
俄乌冲突冻结假象:美国对乌援助减少,但通过默许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向乌转让旧式武器(如米格-29),维持对俄消耗战。
结论:对华遏制仍是主轴,但对伊朗施压未减弱,呈现“双线作战”态势。
3. 欧盟被捆绑于“围堵中国”战车,但内部裂痕加深
✅ 部分成立:
被迫选边压力: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要求盟友在电动车电池矿产供应链上排除中国(如石墨、锂),欧盟被迫修订《关键原材料法案》响应。
企业自主性反抗:
德国大众、宝马反对与中国脱钩,坚持扩大在华新能源车产能;
荷兰ASML游说政府缓和对华光刻机禁令,称“中国市场占其营收40%”。
战略自主试探:法国牵头推动“欧洲主权基金”,意图减少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依赖(如抗衡AWS、Azure的Gaia-X云计划)。
关键矛盾:欧盟在经济利益(中国市场)与安全依附(北约保护)间撕裂,但尚未形成统一对华战略。
4. 欧洲本身亦是美国贸易战2.0打压对象
✅ 成立:
绿色产业补贴战:美国IRA对本土电动车提供每辆7500美元补贴,直接打击欧洲车企(如大众ID.4在美国售价被迫下调15%)。
数字服务税博弈:美国威胁对法国葡萄酒、意大利奢侈品加税,报复欧盟对科技巨头的征税。
农业市场争夺:美国施压欧盟取消对转基因作物的限制,以扩大大豆、玉米出口。
后果:欧洲经济陷入“双重挤压”——对美妥协则丧失产业竞争力,对华脱钩则失去增长引擎。
5. 美国单极霸权本质不变,但多极化共识崛起
✅ 成立:
全球南方觉醒:
金砖国家扩容至44国申请,沙特、阿联酋正式加入,建立“金砖支付系统”挑战SWIFT;
非洲联盟推动本土货币结算(如肯尼亚先令-人民币直接交易)。
去美元化实质进展:
2024年人民币占全球支付份额升至6%(SWIFT数据),俄罗斯、伊朗石油交易全面转向本币;
印度与阿联酋以卢比-迪拉姆结算石油,规避美元。
悖论:美国越是强化制裁,越加速美元霸权瓦解。
6. 川普贸易战2.0目的:扼杀多极化,维系单极霸权
✅ 成立:
针对性打击多极支柱:
对中国:科技封锁+产业链脱钩;
对欧盟:分化“老欧洲”与“新欧洲”;
对金砖:挑拨印度-中国关系,拉拢沙特。
重塑美国中心体系: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排除中国,重建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联盟。
深层逻辑:美国无法容忍任何区域性强国挑战其“绝对安全”定义。
7. 修昔底德陷阱成自我实现预言
✅ 成立:
军事对抗升级:
美日在琉球群岛部署中程导弹,中国强化南海岛礁军事化;
北约首次将“中国系统性挑战”写入战略文件,并计划在东京设办事处。
科技冷战固化:中美在6G标准、AI伦理、太空资源开发上形成平行体系。
临界点风险:台海、南海“灰色地带”冲突(如海警船对峙、网络攻击)可能因误判引爆热战。
框架修正与策略启示
伊朗问题:美国对伊政策并非“冻结冲突”,而是“可控升级”——利用以色列代理消耗伊朗,避免直接卷入,同时维持中东盟友体系。
欧盟角色:欧洲非被动“被捆绑”,其内部正形成“现实主义者”(德法)与“大西洋主义者”(东欧)的博弈,需分化拉拢。
中国应对:
经济:加速“一带一路”与金砖机制整合,扩大人民币大宗商品定价权;
科技:推动“自主创新2.0”(举国体制+民营巨头协同);
外交:以“发展权”叙事争取全球南方,揭露美国单边主义危害。
总结下来,分析框架大部分仍然有效,特别是关于战争方式转变、欧盟的角色、美国维护霸权的意图等。需要修正的是第二点中关于伊朗的部分,可能美国并未完全冻结与伊朗的冲突,甚至有所升级。此外,欧盟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可能影响其被捆绑的程度,但整体趋势仍符合分析。
最终判断:世界已进入“混合冷战”时代,军事、经济、科技、意识形态多维对抗交织。川普2.0的激进策略反而成为多极化进程的“加速剂”,但其引发的短期震荡(如供应链断裂、区域战争)将考验各国韧性。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1132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bystander于2025-4-06 周日, 上午11:25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Grok的评论和分析
--
bystander
- (2896 Byte) 2025-4-06 周日, 上午11:02
(28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3806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