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他娶洋妞被开除, 打败中国拿奥运金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他娶洋妞被开除, 打败中国拿奥运金牌   
加人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文章标题: 他娶洋妞被开除, 打败中国拿奥运金牌 (311 reads)      时间: 2017-1-10 周二, 下午7:33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他叫李东华,1967年出生在中国四川,7岁开始练体操,16岁入选中国国家队,

是李宁、楼云等体操名将的师弟。

与瑞士女孩相恋后被开除出国家队,入籍瑞士代表瑞士获得奥运金牌。



1984年,17岁,头撞鞍马,大量出血,重伤肾脏和脾脏。

1986年,双脚跟腱断裂,长期坐轮椅。

1988年,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半身曾一度失去知觉。

大家都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练体操了。



李东华后来接受采访时曾提及1988年那次受伤:“第三次受伤曾让我绝望,

眼看就要参加88年汉城奥运会了,结果练双杠时,人飞出去头着地,一下子就不能动了。”



遭受三次重伤,李东华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

然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改变命运的奇遇撞上了李东华,他与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瑞士女孩相恋了。



两位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决定立即结婚,爱丝柏兰莎不顾父亲反对,辞去工作来中国和李东华相聚。

然而,当他的人生历经重重苦难看到一点曙光时,当他把涉外婚姻告诉队里时,

领导说给李东华三天时间考虑,要么和瑞士女孩断绝关系,要么离开国家队。



面对这当头棒喝。是留在国内继续担当“重点培养对象”还是追随自己的爱情,

李东华毅然选择了后者,选择了那条苦路。





1989年,李东华放弃了国内的“大好前途” 毅然投奔了自己爱人的家乡——瑞士。

因为一己之爱而弃绝体操事业。在当时,这并不是一个为主流价值观称道的选择。

但李东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从没有后悔过。





然而在初到瑞士的5年里,他打过各种各样的工。

在客车公司洗汽车,搬运大轮胎,甚至建筑工地上也留下了他的身影。

当地人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瑞郎左右,可李东华辛苦一个月拿到手才900瑞郎不到。

干完体力活,他还要自己花钱去条件简陋的学校训练。

李东华认定一个信念,只有继续练体操,自己才有出头之日。

在瑞士的李东华难以寻找到完善的体操设施,而且就他当时的水平来说,没有一个瑞士教练能够胜任“训练”他的工作。

在漫长的五年时间里,李东华只能自己给自己当教练。

在空旷的体育馆里,他架起摄像机拍下自己的动作,然后反复观看纠正提高自己的动作。



李东华后来进入了瑞士国家体操队,1994年4月,李东华获得了瑞士国籍,

在拿到瑞士护照的11天后,他就赶赴澳大利亚参加第2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比赛中获得鞍马铜牌。

紧接着,他又在瑞士体操锦标赛上获得全能冠军和鞍马冠军。

在199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东华夺得鞍马冠军。

来自中国的李东华打破了瑞士45年没有世界体操冠军的纪录。



1996年,已经29岁的李东华终于等来了亚特兰大奥运会。

7月28日晚,男子体操鞍马决赛在圣乔治体育馆开始了。

李东华排在第五个出场,李东华上场,他动作协调饱满,衔接行云流水,奉献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最光彩的一分钟。

9.875分,李东华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一个奇迹在经历坎坷后诞生了。





李东华成为瑞士的骄傲。

获得奥运会鞍马冠军的时候,瑞士人被震撼了,这是瑞士体操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100年后再次夺得奥运鞍马冠军。

自1996年夺得奥运冠军后,名气和荣誉给李东华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奥运结束后,李东华及家人被用李东华名字DL
和夺取奥运金牌的得分9.875命名的专机接回瑞士,

并受到了瑞士人民隆重的欢迎,做了瑞士总统的体育顾问。

------------------------------------------------------------------------------------------

  相爱在北京

  1988年的一天。李东华路过天安门广场时,发现一位外国姑娘手拿着地图,脸埋在地图上边,在找什么。李东华走到她的跟前,随口说了一句:“你好!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她说:“我要去北海公园,怎么走?”东华在地图上给她指出了去北海公园的方向路线。

  她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李东华答道:“我是体操运动员。”姑娘一听顿时兴奋起来,她说:“我叫爱丝柏兰莎,瑞士人,我在做一年的环球旅行。爱丝柏兰莎在西班牙语中,就是‘希望’的意思。”她说她以前也练习过体操,很爱体操运动。分手时,她问他:“我明天可以去看你训练吗?”

  “有空欢迎你来。”李东华用中文随手写了地址。

  第二天下午,爱丝柏兰莎找到了中国体操队训练中心。爱丝柏兰莎上下打量着李东华,发现他身上伤痕累累,她感到很吃惊。

  通过交谈得知,李东华一次在练习刚学会不久的新动作中,踩到跳板前端滑了出去,带着极大的惯性冲击力撞向马头,他的脾脏撞破了,肾也撞成了几瓣,脾脏和肾被切除,并输了3000毫升的血,相当于全身又换了一遍血,差一点儿命都丢了;第二次灾难降临是体操队为汉城奥运会而安排的一次训练测验,他的两脚跟腱被摔断了;第三次劫难是从2米高的空中头顶朝地上的铁板冲去,造成胸椎多处错位,左脚小趾和右手掌骨折,最要命的是第三、第四颈椎严重错位。

  爱丝柏兰莎露出了敬佩的目光。她说:“东华,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爱丝柏兰莎在北京逗留了10天,与李东华相处了7次。6月29日,爱丝柏兰莎结束了中国之旅,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乡瑞士卢塞恩市。

  结婚在成都

  爱丝柏兰莎走后的第12天,李东华收到了一张她回家后立即寄来的航空明信片,明信片上用英文写道:“我平安回到家,非常想你,希望你给我写信。”东华立即给她回了一封长信,尽述别后的思念之情。

  此后两人开始鸿雁传情。

  随着几个月来感情的急骤升温,李东华也因对爱丝柏兰莎的那份思念而备受煎熬。队友劝他:“你要真爱那瑞士女孩,干脆就娶了她。”李东华立即发出了航空信,不到2周就收到了长长的回信。爱丝柏兰莎在信中充分表达了对李东华的爱恋和对他献身体操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她同意与他结婚,也愿意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

  然而,有关方面却决定:不准他与爱丝柏兰莎结婚!这时,东华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放弃这桩涉外婚姻,继续留在国家体操队;要么三天之内离开国家队回四川去。李东华最后含着眼泪对领导说:“我选择结婚!”

  1988年12月12日,在四川成都市按照中国传统风俗,爱丝柏兰莎与李东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爱丝柏兰莎原计划到中国定居后,支持丈夫的体操事业。想不到东华为了她而放弃了心爱的事业。蜜月过后,她见东华对奥运冠军梦仍耿耿于怀,便提议一起回到她的家乡定居,在那里东山再起,发展体操事业。“好!我们到瑞士去,我要重整旗鼓!”李东华将爱妻紧紧搂在怀里。

  苦练在瑞士

  1989年3月9日,一对新婚夫妇来到了瑞士卢塞恩市爱丝柏兰莎的家。

  初到瑞士,李东华连续参加了该国的10次比赛,有9次获得全能冠军,在瑞士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但瑞士的一部分运动员和官员看到李东华的个人成功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便形成了一股排外情绪,原定让他参战斯图加特世界锦标赛,比赛前一天突然取消了他的资格。理由是他不是瑞士人,没有加入瑞士籍。根据瑞士法律,李东华只有定居5年后才能申请加入瑞士国籍。5年啊!那时他已年近30岁,作为体操运动员,在中国早就超出了退役的年龄。

  李东华找工作四处碰壁,因为他不懂德语,除了体操再无专长,费尽周折,他才被一家进出口大客车公司“收留”。老板汉斯是一个“中国迷”,他想让东华教他汉语,这才给东华开了一个“后门”。

  1992年2月3日,他接到通知:移民局没有通过他提前入境的申请。李东华参加当年7月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梦想化为泡影。经历了几多艰辛,他横下一条心:“什么奥运冠军,我不要了,我要工作,我要为我的妻子分担忧愁。”李东华终于对妻子说出了内心的感慨。

  “你太让我失望了!”爱丝柏兰莎说,“我们已苦熬了3年,你想将这3年流逝的时光变得毫无意义吗?我不指望你一定要摘取奥运桂冠,但那是你最大的梦想啊!如果你坚持到底,即使将来不能如愿,我们起码可以告慰自己:我们尽力了!”她接着说:“东华,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会爱上你吗?那就是你坚忍不拔的意志。”

  李东华被太太的一席话深深地震撼了。看着眼前这个叫“希望”的妻子,她是那么坚强,他自觉惭愧万分。长期以来,爱人就像一盏温暖的心灯,在他忍辱负重的坎坷人生路上,照亮着他的脚步和灵魂。

  夺冠在美国

  5年后,李东华重返瑞士体操队。他除了白天训练外,夜晚还要一个人钻进空荡荡的训练馆里“补课”。现在,他不再是为了“练”而练,“训练”已成为他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1994年4月,李东华拿到护照的第11天便赴澳大利亚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29届世界锦标赛,取得显赫战绩;紧接着又获得了瑞士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和鞍马冠军。1995年10月,在第31届世界锦标赛上,李东华一举夺冠。《中国体育报》在一篇题为《奇人李东华》的评论中写道:“时年28岁的李东华,在本届体操世锦赛中,连续创造了好几个世界之最:世界体操史上近10年年龄最大的世界冠军,身受3次重伤、以顽强的毅力重返赛场的运动员,打破了瑞士体操45年没有世界级冠军的纪录。”

  1996年7月,李东华终于迎来了亚特兰大奥运会。7月28日晚,李东华乘车来到乔治体育馆,那里坐满了35000名情绪激昂的观众。轮到东华上场,他整套动作过程不到1分钟,这一瞬间凝聚了他22年的心血和磨难……他表演结束后,场内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他获得了9.875分的高分,这是最高得分。

  站在梦寐以求的亚特兰大乔治体育馆奥运会鞍马的冠军领奖台上,李东华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瑞士总统亲自向他表示祝贺,美国总统克林顿向他致电问候,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他颁发了一座奥运五环金杯,感谢李东华为体操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并高度评价他的成长经历“是一位有着献身精神的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史”。

--------------------------------------------------------------------------------------

加人


读到这个故事我几乎想哭。 这就好像是我的经历。

我为读书和就业的问题曾经一度几乎疯了。受到的打击也非常严重。

但我坚毅的奋斗下去。终于事业成功。英语流利,有房有车有洋妞。

回头一看,我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人生不堪回首多少回?

读到这个故事我几乎想哭。 这就好像是我的经历。

我为读书和就业的问题曾经一度几乎疯了。受到的打击也非常严重。

但我坚毅的奋斗下去。终于事业成功。英语流利,有房有车有洋妞。

回头一看,我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人生不堪回首多少回?

读到这个故事我几乎想哭。 这就好像是我的经历。

我为读书和就业的问题曾经一度几乎疯了。受到的打击也非常严重。

但我坚毅的奋斗下去。终于事业成功。英语流利,有房有车有洋妞。

回头一看,我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人生不堪回首多少回?

作者:加人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加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20812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