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wow, 这有点震撼:(不要错过) |
 |
所跟贴 |
有个儿童演奏器乐的问题不时冒出来困扰了俺好长时间。 -- 若迷 - (763 Byte) 2013-11-05 周二, 下午7:51 (153 reads) |
SHWJ
.gif)
加入时间: 2007/06/09 文章: 979
经验值: 30008
|
|
|
作者:SHWJ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梅大爷喜欢奖掖新人,尤其是亚洲孩子,从大师的角度说,是好事,可是他那些鼓励的话,到底和事实之间有没有距离呢?
十几年前我看过一场张永宙(就是萨拉张)和伦敦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曲目是柴小,说实在和我的期待有很大距离。假如一个九岁的小孩演奏这样,当然要惊为天人,可是那时她已经是大人了,我觉得她并没有比其他世界承认的独奏家高到哪里,尤其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总觉得亚洲人显得肤浅。可以想到的是亚洲大部分音乐神童是父母的斯巴达教育逼出来的,可以在很年幼的时候在技法上达到成人的水平,一个孩子能把音乐的思想感情演出34分,别人已经很赞了,不是吗?
梅大爷当年也来中国发掘了两个神童:金力和吕思清。他把他们带到英国去精雕细琢,尤其在金力身上花了大功夫,亲自带着他上台合奏,出唱片,可是金力最终也没成独奏家;吕思清运气好一点,算是当上公认的独奏家了,可是并不是国际一流。
洋人对亚裔人的表扬,似乎也得像老马说的那样减个零才算数。例如李少将靠着费城交响乐团指挥一句“金子般的高音、火一样的热情"混了大半辈子,稍懂音乐的人谁不知道那只是一句礼貌用语?
最近二十年来世界乐坛捧红的亚洲演奏家都有很大的商业因素,古典乐要维持观众数量和唱片销量,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捧红青年演奏家,越年轻越俊俏越好,只要演奏技巧达到一定水平就行,在这里被淡忘的就是音乐本身。作为老乐迷,我还是想听轮椅上的帕尔曼的演奏,让我听到他用灵魂和缪斯对话。
作者:SHWJ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