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道德档案——还有比这更蠢的主意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道德档案——还有比这更蠢的主意吗?   
克里斯琴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10/16
文章: 2082

经验值: 20325


文章标题: 道德档案——还有比这更蠢的主意吗? (939 reads)      时间: 2012-3-14 周三, 上午3:29

作者:克里斯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几天小金鱼受了李太姐启发,抽风似的论证起建立道德档案的合理性和可能性。鉴于他一贯只高屋建瓴,微言大义,颐指气使,一剑封喉地跟帖嘲弄网友,这是他第一个有点字数和观点的主贴,我不禁好奇打开浏览了一下,结果心存万一的期待果然落空,一句话概括,他的帖子可谓标新立异,愚蠢之至。老芦之中国人毫无逻辑思维能力的光辉论断被再一次验证——国人的人文见识,没有最蠢,只有更蠢。还好芦区群众在长期文明启蒙的熏陶下,早已练就沉静理性的判断力,排山倒海的砖头纷至沓来是毫不令人意外。

为什么道德档案的建立是个愚蠢而恐怖的主意?
首先它令人联想到宗教裁判和共产主义狂热,联想到一切古往今来的民众迫害。道德审判是迫害最常见的方式,一旦开展起来如洪水猛兽,全无底线可言,恐怖之极。提此案者,乃对自由民主社会的基本信仰缺乏最常识的认识。

文明社会中,人的自由如何被保障?除了那些规定不可以干的,别的干什么都可以。也就是在不侵犯和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原则上任何行为都是被许可的,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而不可侵犯的部分正是所有人都平等拥有的人权。为什么自由那么重要,因为生命本来如此。生命的自由孕育着生态的多样性,孕育着生命的丰盛和多彩,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人类社会它是最基本的人权。自由也意味着: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人们有权选择不道德的行为并为此负责。

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道德判断的根本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物同情心,它也受文化和制度的影响。道德判断出于本能,标准和依据不很明确单一,没有强制约束力。而法律则是制度化的对会产生严重伤害后果的不道德行为的暴力制裁,它清晰明确具强制性。
诚然法律的发展是不断完善对具体不道德行为之量裁惩治的过程,它带来缓慢而谨慎的道德提升(在不少发达国家,见死不救会受到刑事处罚),然而法律只约束人类行为的很小一部分。正是因为法律管得少,道德不强制,人们的行为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某种道德判断尚未上升到法律裁定,那或是因为它尚未受到普遍的认可,或是违背它的后果并不十分严重,未到需要强行惩治的程度。程序公正才能带来自由和平等,道德审判并不相关。
归纳起来,法律禁止作恶,其他都归道德。法律裁决有据可依,道德判断人所各异。违法遭受制裁,无德只受谴责,惩戒方式截然不同。
法律裁定和道德判断是有明确界限的,道德档案的设立无论它是否有可行性,都会模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剥夺人的自由和导致迫害。

为什么道德档案根本无可行性,无可操作性?
1, 标准
道德判断的标准并不统一,因人因境而异,它依据内心本能的感觉,处理却的是极其宏大广泛的问题,充满paradox和dilemma。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不道德地敛财,道德地做慈善,究竟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为救助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一个人一方面是道德的,另一方面是不道德的,有些时候是道德的,另一些时候是不道德的,怎么判定?该不该为一次的轻率的不道德行为而背负终生恶名难以洗刷(悲惨世界)?特定区域或宗教文化影响下的道德教条是否应被认可?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定量标准是什么,如何判定某种不道德行为比另一种更不道德或更道德?对具体的人的道德评价由谁作出?凭什么?是否会因为利益关系或文化差异带来偏差?如何保证评议的公正?如何保证免受陷害?对一种行为不同人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取舍如何?

2, 工作量
如何保证道德档案的全面性?如何决定哪些行为应该被记录而另一些却不必?对所有人的全面跟踪式的道德评价并有效管理档案,其工作量是否现实?人的行为发生在每时每刻,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人在进行道德取舍,又有无数人对此作出不同评价,如何完整采集数据保证公平?

3, 用途
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他的工作能力,消费能力没有必然联系。道德操守有很多方面,相互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工作表现出色职业道德良好,私生活如何并不重要。只要资产丰足消费信用良好,职业道德如何也不重要。历史上很多成就非凡的天才都有这样那样的道德缺陷,这并不妨碍他们名留史册。建立道德档案派什么用?因为无关的道德问题而限制人们的工作或消费行为?限制人们自发的选择和交易?这无疑是迫害,是对自由人权直接的侵犯。

商业信用记录能扩展到道德档案吗?
现代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相互交易关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作是一连串出卖个人服务,购买他人服务的交易过程。个人交易信用在这样的社会关系里就显得极为重要,电子货币和银行网络使追踪个人和公司的商业信用记录成为可能。为什么是商业信用这样的指标?It matters and is feasible。商业信用评估,针对个人主要是调查信用卡结算和贷款偿还的记录,是建立在非常有限的金融企业数据上,对被评估人既往交易信用极为粗略的评估,不被银行记录的交易就不产生影响,过去的交易信用能否预测未来也存在一定风险。除了诈骗犯,商业信用反映的并非人们的道德状况,而是人们的经济状况。贷款买房后暂时失业,无法按时还贷,留下不良记录,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这是经济状况出了问题。以此推想可以建立个人全面的道德档案,是何等无厘头的可笑。小金鱼也许这么认为:失业破产失去商业信用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道德品质有问题,死有余辜,因此他一贯反对最低工资待遇和劳工法案。

不道德的行为虽然可以逃过法律的惩罚,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人群的孤立,导致被报复的可能和合作机会的减少,这种行为带来损害有时超过获得的利益。道德是双方对等的约束,在一个自由公平的社会,不道德行为并不带来长期优势(博弈论),不道德行为受到限制是各种行为模式在自由竞争下调和的结果。
而在权力被垄断,利益失衡的社会,不道德行为不被惩罚的原因是权力分配的不公,而不是缺乏档案。道德约束力来自相互制约和平衡,在权力寻租和平民血酬的社会,这种制约和平衡遭到破坏,使道德约束力急剧弱化,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低下。冠冕堂皇,鱼肉百姓,官失民心,民无所信,刁民得势,竞恶效尤,申冤无门,民怨沸腾,整个社会戾气张扬,人心险恶。提升社会公德的关键是平衡上下的权力,造就公平的社会环境,让道德能发挥出本来相互制约的力量。

要统一一切行为的道德标准,制定庞大的档案评估体系,并依此限制人们的行为。听起来有点像计划经济的味道——统一定价,规划生产,强制执行。惜此等制度只能依靠信仰灌输和暴力维系来勉强运作,因为它反人性,注定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行不通。

各人自守心中道德,乃天堂;拿出来胁迫他人,便是地狱。

凡是装B的人都是草包,颠扑不破。

作者:克里斯琴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克里斯琴于2012-3-15 周四, 下午3:36修改,总共修改了7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克里斯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040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