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市场和社会 |
 |
吴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3/06 文章: 1164
经验值: 54086
|
|
|
作者:吴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个社会里不光有市场领域,还有非市场领域。在两个领域的边界地带就是市场边界领域。
在市场领域之内,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是起作用的,但是到了市场的边界领域,纯粹的供求关系就要受到某些限制,调节和修正。
比如,美国对粮食实行补贴制度。为什么非要对粮食补贴,而不对其他商品进行补贴?这是不是违反自由竞争的原则?我想原因可能可以解释如下。
如果把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完全交给市场来处理,那么按照市场供需原理,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并不总是完全吻合,而是经常的脱节,今年粮食的供应大于需求,明年粮食的供应小于需求。当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会降低一些,当供应小于需求,价格会上涨一些。当然长期来看,供应和需求两条曲线是交缠在一起的,两者是吻合的。这就是靠所谓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的结果。
问题是,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当供应小于需求的时候,有些人就会饿肚子。饿肚子的人吃不到粮食就会死掉。如果把整个社会完全看作一个市场,那么人死掉就死掉了,就像牛奶生产过多就倒掉一样,也算是市场调节的一部分。但是人类社会不完全是冷血的市场。人不只是可以调节的商品,还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靠市场调节来让某些苹果烂掉,来让某些汽车报废掉,来让某些宠物死掉,都不算什么,都可以看作是市场制度下正常的行为,都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然而,把这种做法延伸应用到人类自身,就要出问题了。因为,靠市场调节来让某些人死掉虽然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同样的道理,劳动力不光是商品,还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调节,当劳动力太多,导致供应大于需求,劳动力价格极低,可是市场仍然无法吸纳所有的劳动力的时候,失业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失业的劳动力得不到失业救济,又无法挣到工资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个时候,失业者只有饿死一条路可走。
同样,如果公司工厂不提供任何劳动保护,导致工人特别容易的缺胳膊少腿,虽然符合市场供需原则,但是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小煤窑的开采问题上来。如果把小煤窑的开采完全看作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加任何管制,那么没有足够安全措施的井下开采造成矿工大量死亡也是符合市场规则的,但是却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劳动力和粮食都不光是市场领域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是非市场领域的一种因素,所以对这些特殊商品,不能从纯粹市场的角度来对待,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市场边界领域的因素来处理。对于市场边界领域,纯粹市场的自由竞争原则和供需原则就不能够机械的套用了,而必须对市场原则加以修正。
市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社会是市场的一部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社会是一个人体,市场只是人体上的某个器官。牺牲人权来成就市场奇迹,就是牺牲非市场领域老百姓的某些利益来成就市场繁荣上的“好看”。就像是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屁股上长了疤,就把自己的脸皮剥下来贴到屁股上。屁股是光滑了,可是就不要脸了。中国政府就是这个要腚不要脸的货。然后像鸵鸟一样把脸埋到沙子里,撅起屁股给别人看,来指望别的国家夸奖自己几句,却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国家非要抓住“人权”这张脸跟自己过不去。
当然,如果对市场修正过度,比如对劳动力的保护过度使得劳动力价格极大的偏离供需关系曲线,就会干扰到市场的自动调节的机制。
除了考虑到非市场因素,即使是在完全的市场领域内部,完全放任的市场竞争也是会造成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这已经为实践所反复证实。所以政府干预市场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问题恐怕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的问题,而是如何干预和干预多深的问题。实际上,更根本的问题是,政府能否找到真正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及如何保证政府的干预只会对市场起到好的作用,而不会越干预越糟糕?换句话说,政府的干预能不能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干预本身也变成了问题?
作者:吴耐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吴耐于2009-10-01 周四, 下午3:41修改,总共修改了8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