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恶意蒙太奇”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恶意蒙太奇”   
所跟贴 “恶意蒙太奇” -- 芦笛 - (2311 Byte) 2009-6-10 周三, 上午1:15 (914 reads)
lubin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9/06/07
文章: 23

经验值: 887


文章标题: 再谈恶意蒙太奇 (263 reads)      时间: 2009-6-11 周四, 下午10:33

作者:lubin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还真不知道“恶意蒙太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蒙太奇好像是法语,原来用于建筑学中,后来成了经典电影艺术手法
===============================================
重复再自由论坛的说法:你连蒙太奇理论都不知道吗?向***普及一点电影史常识。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和他的小组在二,三十年代发展了剪辑手段提出了蒙太奇理论,他们做了很多至今还是电影学院教材的著名试验,展示同一段记录如何经过不同的剪辑达到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效果。
二战后欧洲第一个重要的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了追求真实一直以使用长镜头,拒绝蒙太奇为创作理念。
与新现实主义电影相反,为了达到耸人听闻,栽赃诬蔑的效果,纪录片天安门大量使用蒙太奇手段。

这术语竟然能用于文字狱
=====================================
所谓文字狱向来是在别人的言论中寻章摘句,咬文嚼字然后以言治罪,最典型的莫过于水浒中黄文炳陷害宋江那一回。这样的手段是一切反复炒作柴玲一段六四后才流传出来的私下谈话,根据这个毫无意义的,柴玲用行动已经在前提和内容上完全否定的谈话来剪辑粘贴,上纲上线这才是文字狱的经典。对于天安门,我没有去找它的任何文字来演绎挖掘,不知“文字狱”三个字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而是说卡玛曲译了柴玲的话


为塑造伟光正的戴晴将学生贬为毫无理性而“恶意蒙太奇”

戴晴提了甚麼條件?  
  五一四晚,知識分子來廣場向同學們勸撤的情況,影片也隱匿了一個關鍵的地方。我們先看影片採用的當時的一組鏡頭(頁一二一–一二四):
  戴晴:為了避免發生親痛仇快的事情,為了使中蘇最高級會晤能夠順利地進行,我們懇請同學們發揚這次學潮中最可貴的理性精神––一會兒我再說條件,如果條件符合的話––暫時離開天安門廣場。
  影片在這裡插入吾爾開希的訪談,對知識分子將學生當小孩極為不滿。然後是蘇曉康面對廣場上十幾萬人的一個鏡頭:
  蘇曉康:我們還有沒有這樣的理性啊?﹗
  眾 人:有﹗﹗﹗
  蘇曉康:那好﹗如果在政府作出讓步以後,我們能不能用我們的理性來回答他們呢?
  眾 人:能﹗﹗﹗【以上第46頁】
蘇曉康:我的話完了﹗
  接下來又是吾爾開希及王丹對知識分子不滿的話,當中王丹說「對不起,我沒有那麼高的理性,因為我沒有面對理性的對手﹗」最後是戴晴受訪時的總結:「我們當時的勸說失敗了﹗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知識分子夾在兩批人中間––那就是毫無理性的學生和毫無理性的政府。我們不知道怎麼辦。」
  這樣,影片成功地塑造了「毫無理性的學生」的形象。但是,這一塑造本身是不是理性的呢?我們發現它缺了關鍵的一環:戴晴提出的撤離條件究竟是甚麼呢?如果戴晴提出的條件(即蘇曉康說的政府的「讓步」)符合情理的話,那麼學生當然就有「非理性」的問題了。然而,影片卻對此守口如瓶。實際上,當時戴晴提出的是:要李鵬或趙紫陽來廣場說一聲「同學們好﹗」,絕食便停止,大家就撤出廣場。難怪吾爾開希要抗議這是把同學當小孩來耍﹗ (Memoir Tiananmen / 2004)
  關於戴晴的建議,有好幾個版本的說法,但差異都不大,可以相互印證。戴晴:「讀畢《緊急呼籲》,由我宣佈撤出條件:總理和總書記來看望大家,同學們從廣場撤出」;陳小雅:「只要來站一下,不說什麼」;劉曉波:「來廣場與學生們見面」;蘇煒、王超華和我的記憶中也都只有「同學們好」。唯一的例外是包遵信的回憶,他說戴晴建議的是李、趙來廣場宣佈「同學們是愛國的」,且在建議前與學者們商量過。但戴晴自己都沒提到「愛國」二字,也沒提商量的事,蘇煒更因此而說大家都埋怨她,比如離開廣場後「李洪林還在喃喃地說:戴晴那樣說很不好,她不應該把學生當小孩一樣地哄,她說的那番代表我們十二人的話,也並不是大家早先商量好的。【以上第47頁】 (64memo.com-89)

這個事情這樣一弄僵,往後這個中間斡旋的角色是誰也沒法當了。」可見,連十二學者內部也沒達成一致,那還怎麼勸學生?(詳情見《見好沒法收,怎麼辦?––答胡平公開信之三》第五節)
  因此,影片刻畫學生「非理性」的處理方式是很值得商榷的。影片在後面批評「廣場營地聯席會議」不具備可靠的代表性,因為廣場後期的人員流動性太大(頁一三七),這很有道理。而在絕食之初的五月十四日,這個問題並不存在,柴玲在九一年的巴黎會議上兩次強調:十二學者到廣場後,各校代表六十四票中四十六票決定不撤(《回顧與反思》頁一三一,一三三)。這一情況未見報導,有待進一步的考察。不過根據最近發現的一盤當時的錄音帶顯示,就連目前大家公認的最為溫和、最有理性的王超華也認同了堅守廣場的意見。以下是超華當時在廣播站的聲明的全文: (64memo中華富強-1989)
  王超華:同學們,由於政府現在這種態度––我是北高聯的常委––我希望同學們都提高警惕,做好一切準備。現在北高聯、對話代表團和絕食請願團以及廣大聲援的同學、以及市民們、各校的教師聲援機構,我們現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我們的基本態度也是一致的: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堅持到最後勝利﹗
  眾喝彩:好﹗﹗﹗
  根據錄音判斷,時間是在錄音者標定的十五日零點零六分之後半個小時以內。在超華講話之前,有個同學代表幾位北大研究生還認為十二學者的建議很有理性,應當把他們請回來,但從【以上第48頁】錄音聽來,受到的響應遠不如超華。可見柴玲說的表決不是不可能。
總而言之,戴晴提出的建議太過輕巧,不僅勸不動學生,就連請他們來的王超華以及知識分子內部都沒完全認同。
=====================================
封从德对卡玛使用蒙太奇手段是有大量描述的,关于曲译这是最近闹腾开来的官司里的事,与我这里提到的恶意蒙太奇无关。

乃是让世人知道柴玲原来还有那么个讲话
===============================================
在天安门纪录片公映之前柴玲讲话录像早就放过,早在64后几天,台湾电视台已经放了录像片段,柴玲讲话的全文也早就刊行,卡玛绝不是什么“让世人知道”,她不过是用恶意蒙太奇手段,创造了网上流行了十多年的“让别人流血,自己求生”而这两句相隔40分钟分别对两个不同记者。中间大量谈话谈到柴玲自己的生活十分感人,语境大变,而卡玛却极其险恶的将广场坚守期待流血一段与40分钟后的作为个人要求生下去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恶意蒙太奇。为了证明所谓柴玲的激进,卡玛还恶意将柴玲叙述李录的自焚讲话掐头去尾,让人看后认为是柴玲声称要自焚。事实上,在纪录片公映前,卡玛早就放出了耸人听闻的说法,要让大家看到一个人们不了解的六四(大意如此)。恶意蒙太奇和臆造的东西当然大家不会了解。

重复我在自由论坛上关于天安门的说法:1.对柴玲谈话恶意的蒙太奇,肆意歪曲柴玲谈话,其恶意曲解太过明显。
2.对柴玲谈话的前提和在整个事件中的影响不做交代,在全片中以这个64后才流传出来的遗言性质的私下谈话作为整个事件的旁白,而事实上,这个私下谈话后柴玲已经用行动从前提和内容上完全否定了这个谈话。可以说这个谈话除了对研究柴玲个人的心理变化外对六四毫无意义。
3.天安门无中生有的编造了一个当时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学生领袖中的激进派和温和派的矛盾,并借以将屠杀的责任部分归咎于所谓学生激进派。而事实上这两派根本就不存在。天安门所塑造的温和派代表王丹恰恰在各种场合为柴玲辩护,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有什么激进和温和派。
4.结合党的女儿戴晴,卡玛的一贯立场,不难看出天安门在诋毁柴玲的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
5.“《天安门》一片并没有让我对柴玲有多么坏的印象,她的支持者们低估了观众的判断力”-----只要看看任何有这个视频又在讨论这个视频的网站上就明白这句话多么荒谬,去看看YouTube,基于该片对柴玲的恶意蒙太奇引来的对柴玲如潮谩骂足以说明其流毒之深。

《蘋果日報》李怡專欄(一九九七年六月三日)  
  複雜情緒
  柴玲在她說期待「流血」與她自己「不會在廣場堅持」之間,說了甚麼話,其實是很關重要的。由於篇幅太長。《九十年代》沒有刊登。但我作為編者,是讀過的。
  在兩段話中間,柴玲所表達的情緒是複雜的、矛盾的。她邊哭邊說,情緒異常激動。她說了她對學運的失望,由於許多人要與她爭奪權力,使她覺得「特別累」,也「很悲哀」,她甚至說,「有時候我想,中國人我不值得為你奮鬥,不值得為你獻身……」她又說,「昨天我跟我愛人說,我再也不願在中國待下去了,我說我想到國外去,我們不是為死而戰,而是為了生而戰。」她還說,「我很喜歡這一種安詳的,有一些baby,有一些小動物的那種……平靜、安詳的生活。」但「如果是在大家捨生忘死爭取(民主)權利的鬥爭中,我坐一邊,不去衝鋒陷陣……一旦這個權利到來的時候,我說,給我拿來吧,不要少了我的一份,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很慚愧。我做不出這種事情來……」


获奖纪录片《天安门》采用了这谈话,柴玲在其中说:“我怎么能告诉(跟随我们的人),当政府准备厚颜无耻地屠杀人民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希望流血。只有当广场被血浸湿时,人民才会睁开眼睛。”
====================================================
天安门是采用了这段话,一段来自对六四毫无意义,毫无影响的私人谈话中的一段话。然而天安门为什么不采用这段公开的,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广播讲话.

凌晨两三点钟,当广场学生还不明就里,还在讨论橡皮子弹的时候,从前方跑回广场的人向柴玲讲述了长安街上的血腥的屠杀,这才有柴玲在六月四日軍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前的最後的話是:“廣場統一指揮部發佈第五號最嚴厲的命令:請所有的手中有棍棒、瓶子、磚頭、甚至燃燒彈的同學立即放下這些徙有虛名的武器。你們知道嗎?在西長安街上,已經是屍體遍地,血流成河,被殺的、被打的都是那些投擲東西的人。你可以、你可以扔東西,作為你個人,而你想到沒有,只要你一扔,所有的同學都要犧牲。”
这就是你们反复炒作的要让同学们流血的柴玲在流血的时机到来时的所作所为。

作者:lubin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ubi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9486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