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提出关于“中庸之道”的问题,有兴趣者请用300字回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提出关于“中庸之道”的问题,有兴趣者请用300字回答   
所跟贴 我提出关于“中庸之道”的问题,有兴趣者请用300字回答 -- 越南人 - (404 Byte) 2006-9-28 周四, 上午8:19 (575 reads)
台灣看客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庸是一種辯證思維,重點在於態度,在於對事情的認識,而不在於對事實的處理。 (228 reads)      时间: 2006-9-28 周四, 下午6:5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從最淺白處說,中庸就是不偏於極端。為什麼不偏為極端?因為不採取單一的觀點看事情。換言之,要採取多種觀點,多種角度的觀察。然而,不同的觀點是會有矛盾的,化解矛盾,就只有辯證的思路。於是,逼使人面對問題,激發一種超越的思路,而能對事情有能夠同情於各方面的理解。然這種理解,很容易被視作是「和稀泥」或「濫好人」,此所以孔子最討厭鄉愿也!因為鄉愿就是以假亂真,貌似中庸而實無見地者也。而真君子,也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是能夠對事情採取一種最為體貼的觀照;也因此他所提的解決之道,理論上是最不會冤枉人、最能另名方服氣的。

理論是一把利刃,一刀下去,在解釋的同時,也可能(或必然)扭曲的事情的真相。「中庸」的提出,就是看到這種理論思維的敝害。然理論畢竟清楚好操作,有客觀邏輯可依。而「中庸之道」,就不免一定染上「人治」的色彩,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修養不足,心不夠純淨,則所謂「中庸之道」,也就只能給人訕笑了。所以中國哲學一定要歸結到養心養性,而不能只是思維。

結論是,在一個講求客觀化與制度化的時代,人門不能理解中庸,實在不足為奇。而「中庸」的運用領域,也就從公開的司法審判之類,退到個人內心的活動了。但如果我們能理解古人的中庸之道,則對於看清事理,參透人情,對個人眼光胸襟的提升,對於知人論世,還是有助益的。只是它不能客觀化地被操作。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62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