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思芦: 从渑池会到胡布会:胡锦涛的面子之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思芦: 从渑池会到胡布会:胡锦涛的面子之旅   
所跟贴 ZT 看中国: 胡锦涛为争面子恐输掉里子 -- 邢国鑫 - (2006 Byte) 2006-4-26 周三, 下午8:36 (231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ZT 转贴 何频: 锦涛访美--公开表演定成败 & 笑笑生按: (193 reads)      时间: 2006-4-26 周三, 下午8:41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笑笑生按:转贴何频好文,与大家分享,这次布胡会的结局其实在胡没出发前就可以估计的到的

何频专稿:胡锦涛访美--公开表演定成败
DWNEWS.COM-- 2006年4月26日5:18:22(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中美关系的前景并不那么美好,如果以为中美之间具有不可分割、广泛的互补性,在想象中自慰,无视更根本的战略矛盾和分歧,必定迎来不愿看到的灾难。但如果正视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寻找解开症结之道,灾难性的冲突还有可能避免。(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访美:公开表演定成败(chinesenewsnet.com)

何频(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在西方,没有不遇到抗议的政客,没有不出糗的政客。当这些发生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身上,发生在胡锦涛访问华盛顿期间,却有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司仪念错国歌名,布什拉扯胡锦涛,法轮功成员闹场这一连串意外成了阴谋论者最有力的证据,是中美关系最有意义的说明。(chinesenewsnet.com)

这一切因为中美关系是如此脆弱,胡锦涛个人是多么谨慎紧张,布什是多么心不在焉。胡布两位元首个人或不想“小题大作”,但是这些“小事”与没有突破的“峰会”一并审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块罩布已被拉开,暴露的是结构性矛盾:即使在诸多层面互利互牵,但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不一致,使中美互信机制难以建立,明里两国还不致于冷战敌对,暗地却会卯劲为冲突作准备。(chinesenewsnet.com)

礼仪成了表达情绪的工具(chinesenewsnet.com)

其实这个结局在胡锦涛访美之前就定了局,即使没有糗事,“峰会”也不可能令人惊喜。国内的政治状况,个人的理念和胆识,决定了胡锦涛也不可能为了“峰会”的突破而突破,不可能照著美国人给的剧本起舞。而布什呢,现在分不出心力来与中国作对,但也无意与胡锦涛言欢。(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胡锦涛而言,这次访问做足了功课,美国三站各有所谋。他精心选择靠中国“闷声发大财”的西雅图作为首站,以罕见的亲和力、幽默来塑造形象,以为华盛顿热身。(chinesenewsnet.com)

的确,“经济”是中国执政者治国和外交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最傲人的成就,对内成功软化了百姓的政治热情,对外溶化了西方诸国的人权面具。(chinesenewsnet.com)


然而,在华盛顿的政客们眼中,繁荣的中国经济正是怀疑中国之起因。如果中国政治不按他们期望的剧情发展,中国经济力量更加重他们的疑惑。于是,礼仪成了表达这种情绪的工具。(chinesenewsnet.com)

这是胡锦涛首次以国家主席名义访美,名义弄得不清不楚的原因,中国自称是“国事访问”,美国却坚持叫“访问”,美其名各自表述,其实是掩耳盗铃。(chinesenewsnet.com)

美国以礼炮、仪仗队相迎,却不肯摆出最重要的国宴,代之以规格较低的午宴。这可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不设国宴招待来访的中国元首。(chinesenewsnet.com)

如果中美相好,不必太多礼数;如果政治气氛不佳,中美元首互访,也可以解决问题为重,虚名为轻。但中国完全按自已的逻辑想问题,没有自信,又要面子,对美国的礼节看得太重,好象人家大礼相待,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地位。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反而凸显了两国关系不和诣。(chinesenewsnet.com)

现代外交非密室里的交易(chinesenewsnet.com)

并不是没有办法扭转形势,那就是复旦大学教授孙哲在接受多维访问时所说:胡锦涛展示魅力个性。(chinesenewsnet.com)

孙哲指出,美国人对领袖形象认可的因素里,包括了中国人不太强调的因素:如幽默感,讲故事的本事和领袖的个性。胡锦涛在中国大众面前,没有展示这方面的才华,大家都知道他口才犀利,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非常强,但他的幽默感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美国人能够接受的幽默感,在美国媒体没有表现出来。有时候一两个幽默的小故事就能够拉近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幽默感对一般人来说可能
不太重要,但对胡锦涛这样的领袖来说,就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和美国媒体的交往当中,因为美国的媒体是美国的第四政府。(chinesenewsnet.com)

可是,胡锦涛的魅力,似乎在西雅图就消耗而光了。到了华盛顿,法轮功的几声喊叫,打乱了胡锦涛的分寸,只有复以“总书记”的严肃面目。结果,追求喜剧效果的媒体,将焦点转到了喊叫者身上。不仅峰会失色,也使人不再关心他第二天在耶鲁的讲话。(chinesenewsnet.com)

假如,此时胡锦涛能有临场妙语,或表现大方镇定,媒体必定又是另外的文章。但对于胡而言,这无疑是苛求。(chinesenewsnet.com)

胡锦涛这次访美,没有接受一家美国媒体专访。加之,这次元首“峰会”时间不长,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没有召开正式的记者会,这也是很糟糕的。记者会往往是元首会唔之后的高潮,既有象征意义,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不开记者会,等于自动放弃不当主角。(chinesenewsnet.com)

有人说,胡锦涛持重内敛,不事张扬。既然如此,何必安排铺张的访美之行呢?其实,以目前两国多层面的互相依赖情况看,即使没有元首互访,中美关系还不致于崩溃。既有元首访问,其中一个主要目的不就是制造友好气氛?现代外交,成败多半取决于公开的表演,而非密室里的交易。(chinesenewsnet.com)

中国往何处发展?(chinesenewsnet.com)

美国这次如此不给胡锦涛面子,摆明了对中国不信任、不尊重,也是对胡锦涛对内政治紧缩、对外不配合美国政策的回应。 (chinesenewsnet.com)

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本来就是令美国不安的,何况这是一个发展意图和路向不明的国家。在西方一些战略家看来,中国综合了过去苏联、日本的优势,军事、经济同时都在提升,虽然一再表明是发展是“和平”的,既不与美国正面对抗,也不与美国争霸,但过去几年不断用“软力量”,达到了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中国声称不与美国作对,但与美国作对势力的背后,常有中国的影子。 (chinesenewsnet.com)

中国不可能完全取信于美国,因为中国不可能不追求崛起,不可能任何事情都与美国步调一致。但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领导人始终讲不清楚:中国往何处发展?体制转型转向何方? (chinesenewsnet.com)

这是中国内政最大的隐患所在,也是国际社会最大的疑惑所在。固然,强盛的经济、温和的政策可以软化相当多的矛盾,但不公正体制囤积的压力必然寻找出路。(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特别担心的是,强大的中国也可能步上当年德日之路,民族主义膨胀的情绪、扩张的野心燎原成难以扑灭的野火。很少中国人会相信自已的国家有对外武力侵略的企图,但是对于独享了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国而言,一个与自已价值体系如此不同的大国,不能轻视。预警性的牵制中国战略几已成形,而战略纵深和力度,又取决于中国的反应。 (chinesenewsnet.com)

如此背景之下,中美矛盾是结构性的。中美关系的前景并不那么美好,如果以为中美之间具有不可分割、广泛的互补性,在想象中自慰,无视更根本的意识形态和战略的矛盾和分歧,必定无力面对变局,甚至迎来不愿看到的灾难。那正是中国百年发展机遇的大折损。如果正视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寻找解开症结之道,中美灾难性的冲突还有可能避免。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808496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