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送中共一妙联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送中共一妙联   
所跟贴 转送中共一妙联 -- 东海一枭 - (1698 Byte) 2006-4-02 周日, 上午8:30 (443 reads)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63 reads)      时间: 2006-4-02 周日, 上午8:59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正解

《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众"解"纷纭,很多学者以此言力证孔子的不宽容,实在冤哉枉也。朱熹则利用孔子此言来排佛,说什么"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论语集注》),亦属于"别有用心",唐突圣人。

粗略统计一下,对此言的解析有下列几种:

《论语集解》云:"皇疏云:攻,治也;异端,谓杂书也,言人若不学六籍正典而杂学于诸子百家,此则为害之深。"

朱熹《集注》云:"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

焦循先生的注解:"盖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惟执持不能通则悖,悖则害矣。"

孙奕《示儿篇》云:"攻,如攻人之恶之恶攻……已,止也,请攻其异端,便吾道明,则异端之害人者自止。"

李炳南译:"偏执一端,或不能执两用中,则皆有害。"

钱穆解译:"专向反对的一方用力,那就有害了。"

李泽厚译:"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邪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

杨伯峻译:"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李炳南、钱穆、焦循的解析意思差不多,李泽厚和杨伯峻两位先生则完全不同。哪一种解释比较正确或比较符合孔子的意思呢?关于"攻"字,何注、皇疏、朱熹集注都将这个"攻"字解释为"治"。"治"可以解为批评、责备、批判,也可以训作研究、钻研。仅从字面去解,各种矛盾的解析都讲得通。但如果先对儒家中庸思想和孔子生平行迹有个基本的了解,就比较容易判断了。

不论为人处世还是治国行政,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原儒都反对走极端,认为不偏不倚,合情合理,切事切实,恰到好处是最好的,"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本体论又是方法论。在经权问题上,既要坚持原则,牢守大经大法,又应通权达变,适应现实变化。对于不同观点和学说,"和而不同",不影响和谐,也不随便苟同。

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曾问道于老子,曾向不如他的许多人学习礼乐。他一生曾遇了许多异端,如长沮、桀溺、荷莜丈人等类,都与孔子思想"殊途",很瞧不起孔子,孔子却对他们有所肯定乃至赞美。那象宋儒,一副小家子气的模样,借鉴了佛道又反过来排佛斥道。

南怀谨先生认为,孔子并没有把佛老视为异端。《列子·仲尼篇》引孔子之言说:"吾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孔子已经知道西方有释迦牟尼了并对他相当崇拜;老子是周王室的守藏史,学问渊博,思想深邃,是孔子最敬仰的人物之一。孔子在周王室会见老子回来后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把老子比喻是一条龙,对老子高度赞誉。

可见,朱熹的理解很明显不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而李炳南、钱穆、焦循的解析都有一定道理,都合儒家义理,都成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焦循,他训"攻"为攻错之攻,训已为止,攻乎异端即云与异端诸学相互切磋摩错而不执着于一端,那么其悖害就止绝了。他认为"执其一端为异端,执其两端为圣人。"(《论语通释-释异端》),以易理注析儒学,颇有独到之处。他还认为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就含有"兼容并包"之意。

李泽厚和杨伯峻马马虎虎,都可以算"有点儿对",但都出偏了,过头了,也就是各走极端了。李泽厚的理解"现代"味太浓了些。孔子宽容,未必纵容,对于他认为错误的思想,不会毫无原则地认同,相信孔子不会反对对"异端邪说"进行"文攻",必要时没准还会亲自下令"鸣鼓而攻之"呢----当然只局限于文攻,因为孔子强调"为政焉用杀";杨伯峻的翻译错得也不离谱,孔子一生不就对很多不正确的议论进行过批判么。

我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没什么微言大义,不必太拘泥,翻成这样就可以了:在学习上乱读闲杂书或死钻牛角尖,是有害的。

顺及:关于孔子杀少正卯,衡以孔子生平言论和行为,当无此事。后代儒家学者多怀疑有误,所举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春秋时未有杀士的记录,诛一大夫更非易事。二,其事不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子思》、《孟子》诸书,而仅见于《荀子》。三,此事可能出于韩非、李斯的虚构,为以后"坑儒"的先声。四,孔子指责少正卯"人有恶者五"与《荀子·非十二子》相近,少正卯或可能为十二子的化身。五,孔子主张"为政焉用杀",而此举与其主张明显不符(见崔述《为鲁司寇下》,《洙泗考信录》卷二;钱穆《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系年》第25页)。
2006-3-23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半月刊第十六期 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555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