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Duowei社:中国军事现代化进展缓慢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Duowei社:中国军事现代化进展缓慢
所跟贴
Duowei社:中国军事现代化进展缓慢
--
Anonymous
- (6176 Byte) 2003-5-30 周五, 下午5:33
(179 reads)
常乐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华盛顿观察》周刊:《中国军力报告》“鹰”牌还是“鸽”牌?
(71 reads)
时间:
2003-5-30 周五, 下午5:3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www.chinesenewsnet.com
2003年5月28日20:16:40(京港台时间)
陈雅莉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5月22日刚对外公布的《中国军
力报告》(Chinese Military Power)发布这样一个双重警告:首先,美国别对中国大
规模的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反应过度,因为断定解放军会取得它还没有、未来也不会获得
的能力会导致美国稀缺资源的错误配置;其次,别因为解放军同美国军事实力比相对落
后而反应不足。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过度的反应可能促使美国采取过激政策和行动,
挑衅中国而使得本可以避免的中美敌对关系变成现实,而这不符合美国长期国家利益;
然而美国如果反应不足可以使得中国有一天赶上不作提防的美国和其在亚洲的盟友。
华盛顿的两位中国问题专家都一致认为这一报告既非代表鹰派也非代表鸽派,是纯粹中
间主义道路的产物。
●史文评价:“既不危言耸听,也不盲目乐观”
“这一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评估观点比较平衡,既不危言耸听,也不是充满乐观情
绪,”课题组的参与人、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项目负责人史文(Michael Swaine)
说。他说参与这一为期一年多的课题组集中了美国绝大部分中国军事观察家,虽然这些
人中军人研究者也有参加,但是民间学者,包括政府前任官员,还是占了课题组参与者
的绝大多数。史文认为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有助于中国军事观察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
识。
五角大楼在去年夏天也出台了有关中国军力的一份报告。史文对《华盛顿观察周刊》
说,“同五角大楼的报告相比,对外关系委员会的这份报告没有那么危言耸听,但是所
得出的结论并非有根本不同。中国可能使用军事威吓来解决台湾问题仍然是美国对中国
军力发展最为担心的方面。”
史文认为这一报告不仅分析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带给美国的挑战,还分析了中
国军力发展的可能走向。最重要的是这一报告为外界应该如何观测和理解中国军力发展
的轨迹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指示“路标”。这份报告要求美国在评估中国军力发展时注
意以下具体指标:C4ISR(即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督和侦察);(海
陆空、电磁、光谱和外层空间)联合作战演习;精确制导打击;作战(后勤补给)支持
(包括比如空运部队和海运能力);训练。
史文对这一报告的七条建议比较满意,认为如果这些建议能够被采纳,将更好地促进美
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认识,减少中美双方的误会和误算。史文在过去两年来一直在各
种场合呼吁中美之间加强军与军交流和开展危机管理方面的对话,他的建议终于在这一
报告的正式建议中得以体现。具体来讲,报告建议两国召开关于危机控制问题半官方性
质的会谈,因为不管是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事件,EP-3海南危机等都说明两国
应该改进他们期待和解决潜在或事实上政治军事危机的方式。
●麦艾文评价:“报告正确阐述军事能力不能解释军事意图的道理”
华盛顿重要的思想库蓝德公司(Rand Corp)的中国问题专家麦艾文(Evan Medeiros)
对这一报告的评价是“正好走中间道路”,“提供华盛顿关于中国军力的粗略共识性意
见”,“提出重要问题,但是并未给予耸人听闻的结论”,或者用中国人常说的官话来
讲,是“全面、合理和公正的”。他认为这是为什么这一报告没有提出什么惊人发现。
麦艾文反对有些媒体提出的去年五角大楼的报告是“鹰派”的报告,而对外关系委员会
的这份报告是“鸽派”的报告。“你不会把这份报告的主持人之一海军上将普理赫定义
为‘鸽派’,”他说。“五角大楼去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是所谓的信息报告,对外关系委
员会的报告是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对中国军力评价的任何结论的‘暂时性’。报告本身最重要之处在于提
出,就我们知道解放军的军事能力和未来发展这一事实本身,并不代表我们能够跳到一
个位置来确定地评价中国的意图何在,”麦艾文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他认为这一
报告的另一个贡献是教育对华盛顿对华政策争论不甚了解的人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
展的评价“有分岐和不同声音”。
虽然美国政府最高层在9/11之后更感兴趣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份报告代表目前美
国对中国军力发展的一个大致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看起来并不将中国看作美国的同等竞
争对手,麦艾文说这并不是说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讨论就此终止,也不代表美国不再将
中国看作一个重要的潜在威胁。中美关系目前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将中国视为美国重大威
胁的人说出自己意见的机会更少了,而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看待美国的眼光也在逐渐改
变。
“中国正在认识到并且接受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这个现实,”麦艾文说。 r>他认为
这份报告在两个方面将帮助美国理解解放军,一是报告提供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的经
济、政治和技术大背景,以说明这一进程可能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另外报告提出了对中
国军力评价的方法论问题。
●报告认为解放军军事技术进步缓慢,原因在于国防工业掌握在军队和国有机构手中
这份长达94页的报告是由美国前国防部长布朗(Harold Brown)、前美军太平洋总司令及
前驻京大使、海军上将普理赫(Joseph Prueher)以及项目负责人亚当.西格尔(Adam
Segal)率领的由44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军力项目小组”独立课题研究组(Independent
Task Force)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的。根据美国对外关系学会会长莱斯理.吉尔伯
(Leslie H. Gelb)在报告的前言中所讲,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不受美国党派政治影响,而
从务实的角度来估价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的趋势,以“避免在冷战时期美国曾经有过的对
前苏联类似估价的巨大和没有事实根据的摇摆”。
虽然中国军费很多年来涨幅显着,但是报告说中国政府在其他领域持续增长的财政需求
可能在长期压抑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这份报告认为中国的国防预算比自己公布的高
出两到三倍,约为670亿美元,高于俄罗斯(650亿美元),日本(430亿美元)和英国
(380亿美元)。
在技术上,虽然中国在商业技术上引人瞩目的进步使得中国已经变为一个高效率的生产
中心和全球市场越来越有实力的竞争者,但是中国在将经济实力转换为军事实力方面进
展缓慢。中国在自我研制,生产和最重要的整合军事系统方面能力有限,其原因在于军
队发明创造和购买的体系,与其民间经济不同,掌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官僚机构
和国有企业手中,而这些机构的生产率落后于非军队和非国有机构。
为了弥补其军事技术的弱点,中国尽量从其他国家购买先进技术。然而从1989年后,所
有美国和欧洲军火商都割断向中国的供给。这一独立课题研究组认为应当继续对中国的
这一禁运政策,从而延缓中国的武器现代化步伐。但是报告也认识到只有美国对中国的
武器禁运政策对中国武器现代化会影响较小。因此美国的外交政策的一个首要目标应当
是同其他主要的武器供给商保持共同立场,共同承诺不帮助解放军提高延伸其势力的能
力,并继续保持不伤害美国同中国商业往来的出口管制制度。
中国会集中精力来对付国内挑战,包括保证顺利的政治权力交接,处理银行坏帐和可能
的银行危机,实现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减少正在增长的失业、社会和地区的不平等,打
击猖獗的政府腐败问题,改善环境,对付艾滋病、萨斯(SARS)和其他公共健康危机,
抑制公共不满情绪等。为了能集中精力对付国内问题,中国领导人总体上需要一个和平
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和美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的这些需要和优先考虑使得美国有可能通
过外交手段影响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计划以及其威胁使用武力的政策。
●今后二十年内中国不是美国对手,但是这不意味着台海之战美方必胜
报告批评拿人民解放军同美国军队比较从而强调其发展落后的分析方法。中国决定对台
湾使用武力的决定可能并非是基于简单的中美台军队数量和质量比较。独立研究组也警
告小心不要将人民解放军的想法同中国文职领导人的意图直接联系起来。
独立课题研究组认为美国可以特别关注某些军事能力发展,因为这些能力的发展有可能
为解释中国的意图提供线索。但是中国军队的能力不能自动地说明其文职领导人的想
法。虽然课题研究组认为美国军队在今后至少二十年同中国在任何一个战区或任何规模
的直接冲突中最后会取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次军事冲突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测
的。这一不确定性在因为台湾的可能冲突中尤其明显。在这一场冲突中这场冲突谁是
“胜利者”将最后取决于中美台的政治决心,台湾的军事和政治反应,美国军事和政治
反应以及这三个社会的公共舆论。
独立课题研究组在中国对台湾的姿态是否表明其更大和更具战略意义趋势的问题上看法
不一。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和其在地区的扩张会使其走上同美国利益和在本地区承诺
的义务碰撞的道路;然而其他人却认为台湾问题和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利益并无连接。
后一组研究者认为中国和美国发生“大国”碰撞并非历史必然。对于这两组学者来说,
虽然妥善解决台湾问题并不一定就保证美中不发生更大范围的战略对抗,但是他们都同
意对台湾问题稍有不慎会加速每种走向这一对抗道路。
该报告认为一个自由化的中国可能最终意味着中国采取更和平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解
决台湾问题上,但是一个正在进行改革的中国可能更有自信地追求其主权目标。
●密切关注解放军发展轨迹是否变化,开展更广泛的军与军对话
为了应付中国军事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报告提出了七条建议。
报告总结说人民解放军正从要求大规模陆地部队和“深度”防御的“陆基”倾向,向以
“陆基”和“海基”结合过渡,这一战略姿态的改变要求一只更小规模,更机动灵活,
技术上更先进的“积极的周边防卫”能力(active peripheral defense
capability)。中国解放军正在追求新的武器平台,改革发展方案和训练,以使得解
放军可以超越其海岸线,更远地投射军事影响力,以及保卫其前线部署的部队抵御包括
飞机、潜水艇和导弹等各种形式的攻击。
同以往美国出台的各种报告相比,这一份报告最与众不同而有新意的是其第一条建议,
即关注包括C4ISR和联合作战演习等具体能力的发展,以测量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步伐。
对于中国军事技术能力进展的关注主要应该集中在第四代战斗机,雷达,空防,空对空
导弹,成熟的地面作战部队和先进的潜水艇。
报告建议美国应该不断寻找中国军事发展轨道是否发生重要改变的标记。独立课题研究
组罗列了,包括中国海军快速扩展海上部队,任命海军和空军担任人民解放军高级职
务,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发展能袭击海上船只的弹道导弹能力等13个标注
中国军事能力发展轨道的“标记”。
报告的建议还呼吁美国同中国开展更广泛的军与军对话,同中国军事对话的中心目标应
是促使中国加强国防透明性,但是在对话中应该尽量取得一些具体目标。独立课题研究
组进而建议除了更多日常两军交流之外,美国政府应该邀请有影响的中国解放军作者来
美访问,因为这些人经常在解放军的报纸和刊物中解释美国意图,所以加强同这些人的
交流会更有助于减少彼此之间的错误估计和不实的看法,降低因为相互间由于错误认识
对方意图而发生不该有的冲突的可能性。这一建议同时还呼吁美国加强搜集、翻译和分
析解放军有关的出版物和军民各自的看法。
其他建议包括同中国开展导弹防御和核武器现代化的战略对话;呼吁解放军预算过程更
大的透明度。最后一条建议是不断重新回顾这一课题,因为时间会改变过去预测的结
论。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3年第21期(总第37期),2003-5-28)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此中间道路的报告称:20年内中国军力不是美国对手
--
常乐
- (172 Byte) 2003-5-30 周五, 下午5:36
(70 reads)
朋友,您这不是存心给人家愤青们添恶心吗?
--
星海
- (0 Byte) 2003-5-30 周五, 下午8:00
(49 reads)
老美给吵吵决战的老中的调研结论:过二十年再上论坛喊打喊杀吧:)
--
常乐
- (0 Byte) 2003-5-30 周五, 下午10:31
(5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527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