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任不寐 :孤独之旅──读茉莉《人权之旅》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任不寐 :孤独之旅──读茉莉《人权之旅》
zhuan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任不寐 :孤独之旅──读茉莉《人权之旅》
(325 reads)
时间:
2003-2-11 周二, 下午1:46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任不寐 :孤独之旅──读茉莉《人权之旅》
很多年来我都不敢在朋友交谈中触及12年前的事情。我甚至刻意去回避它。这是一
颗脆 弱的灵魂坚守自身所选择的特殊的记忆方案。大约是1993年的一天,我在一家
电影院里观看 一部内容包含“5.4”学生运动的“献礼电影”,面对“熟悉的场面”,
我的眼泪慢慢地流 著,直到电影院里空无一人。
这又是一个独自一人流泪的夜晚--茉莉女士从电脑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向我讲述著
她 的故事、她的见解、她抗拒遗忘的12年的艰辛和感动。
巴金在谈到俄罗斯的女革命者妃格念尔-薇拉时说,这个伟大的女性使他深感惭愧。
在 “中国的暗夜”里,茉莉象她的名字一样孤独地开放著,我则象一株树在这寒冷
的季节里谢 下自己虚华的枝叶。
思想家阿道尔诺提出了“奥斯威辛之后”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使20世纪中
叶以来的人类思想获得了属灵的品质。茉莉则以她的“人权之旅”在汉语世界、乃
至在国际社会 凸现“‘六.四’之后”这一哲学命题。遗憾的是,“‘六.四’之
后”还远远没有“奥斯 威辛之后”那样激动著人类的理性和良知,尽管因它处于
“奥斯威辛之后”而对人类精神更 具有挑战性。
“‘六.四’之后”拷问著西方的“奥斯威辛之后的思想”的诚实。茉莉在西方的
感动 使我们敬重人类记忆奥斯威辛苦难的反省能力。茉莉在那里的愤怒则使我们对人
的经济动物 理性或“灾民理性”之顽固深感绝望。市场原则对人道原则的挑战,乃
是“‘六.四’之后 ”对“奥斯威辛之后”的挑战,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困境。它使
敏感的心灵在这世界上走投无路。于是,在民主共和国的土地上绝望的流亡者,在
“良心的共和国”里托庇著自己的心灵 ,如被石块追赶的天鹅匆匆投入远方的湖泊。
西方是“‘六.四’之后”的安徒生森林,但还不是潘恩的精神家园。
对于汉语世界来说,“‘六.四’之后”诗人是孤独的。从城市广场出来的诗人们、
孩子 们,特别是经过古拉格苦难的他们,将面临一场新的灵魂考验:人民突然神秘
地失踪了,街 道上空无一人。对人民的绝望是“‘六.四’之后”的思想。昨天北京
街道上数不胜数的眼 泪和温暖,一夜之间却烟消云散,留下了一座死城,留下一只
受伤的野兽──昨天,人民还 是那样热烈地拥抱著它。“人民是一种虚妄”,“
‘六.四’之后”的孩子无限孤独,无限 伤心。
茉莉的问题是“‘六.四’之后”的一个基本问题:“那么人民呢?昔日热情支持
学生 运动的人民呢?他们是否已在高压下喑哑,如同驯服了的羊群,低下头跟著一
意孤行的领头 羊,不知走向何方?难道他们从此将只盯著自己的钱包和菜蓝子,忘
却曾染红大地的鲜血, 忘却仍在高墙电网之中备受折磨的人们?难道我们只能象失
败了的俄国12月党人,孤独地踏 上苦役流放的漫漫长途?”(《人权之旅》)
“‘六.四’之后”诗人更需要人民。但“‘六.四’之后”的基本现实是,当诗人
最 需要在人民那里疗伤的时候,所有的门都关闭了。当诗人企图通过公开审判来最
后自我肯定 的时候,大堂里却无人喝彩──寂寞飘走了河面上唯一的稻草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茉莉是幸运的。她有幸把审判厅变成了演讲台;更重要的是,她
在那 里听见了熟悉的掌声,看见了“忘恩负义”的人民的背影。她象一个失去亲人
的孩子突然泪流满面。
茉莉对法庭上的掌声的反复记忆,事实上说明了“‘六.四’之后”的孤独是如何
具有结构性,诗人是多么的脆弱和敏感。这种记忆事实上也是一种自我暗示,一个
孤苦的心灵要 在以后的孤苦中不断举起这从法庭听众那里扔过来的伞,以抵挡各种
冷遇的痛击,以消解昨 天在牢房里的无声的绝望。
我感动于那法庭上的掌声,但是,我更感动于对掌声的强烈记忆和渴望:这些记忆
说明 了“‘六.四’之后”更多的精神受难,说明著“‘六.四’之后”的精神状
况。
“话刚落音,台下响起掌声、叫好声,仿佛是一声春雷,使我震惊,给我温馨。它
使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形单影只上阵,身后,人民与我同在。”
“群众屏息静听,时而爆发出掌声,对我发言中的‘黑色幽默’,亦报之以会心的
笑声。自始至终,我感觉到自己是一朵被热情的海洋所簇拥的浪花。正如我在辩论
中说的,‘我们都说过同样激动的话语,我们都流过同样悲愤的泪水。如果今天的
法庭判决我有 罪,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我是代表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这被
告席,我是代替成千上 万的人承担罪名!’”
“‘哗──’,如同春洪爆发,春雷阵阵,突如其来的掌声响彻大厅。我的泪水决
堤而涌。患难之中见真情,邵阳--这个古老的山城、蔡锷的故乡,人们一改平时冷
漠麻木 的面孔,在法庭旁听席上展现了他们充满正义感、热情如火的灵魂。一位素
不相识的朋友事 后写信告诉我:‘那天,我们好多男子汉都哭了。凡是有良知的中
国人都不能不哭’。法庭里一位长者走到我那哭泣著的母亲面前,大声说:‘您不
要哭!如果我有这样的女儿,我要为她骄傲!’”
“人民已用掌声对我的案件做出了正义的宣判。”
“难熬的岁月里,法庭里不顾威吓爆发出来的掌声,长久地在耳畔回荡。它使我消
失了那种浸透骨髓的孤独绝望感,使我不敢轻生,不敢懈怠,而是咽下痛苦,嚼碎
委屈,抗拒一切诱惑,坚持自己的信念。虽然,眼前仍是烟雾迷茫,脚下仍是飘泊
之途,但我拥有邵阳市人民留给我的永远的珍宝--在暗夜中闪闪发光的记忆。”
今天偏安一隅的我,从她对审判厅里的掌声的“津津乐道”的回忆能看出“‘六.
四’ 之后的恐惧”:孤独。这也曾是我的恐惧。这不是对警察权力的恐惧。这是对
人民退场的恐 惧,对人性绝望的恐惧。诗人担心:“我们死得无声无息。”她对瑞
典的良心的感动同样来 自对“人民良知”或“人的良知”的急切呼求:这世界不能
没有活人。
记得一位研究苏联历史的英国历史学家说过,即使不怕死的人也怕被人忘记,因此
生活 在自由中的人们无权利谴责那些封闭在黑暗中,或对永远封闭在黑暗中心怀恐
惧的人为自由 所做的妥协。事实上,“斯大林主义的审判”是一种修炼精致的割喉技
术,在绝不把审判变 成季米特洛夫式的公开讲坛这方面,它是极其成功的。因此,
在这种活埋体制下,“‘六. 四’之后”,人民或人成了法庭上的良心最稀缺的政
治资源。
当然,茉莉并不恐惧人们遗忘她自身,而是恐惧人们无视原则,忘却死难者。亚伯
活在 她心里,成为了她生命中的内在结构。
是的,“‘六.四’之后”的精神是孤独的,“‘六.四’之后”的文学是伤心的。
记忆和坚守只能凭靠鲁迅那种“绝望即希望”的文学意志力,或者靠对稀疏的掌声
有限的记忆。但是,鲁迅的唯一归宿仍然是绝望,而掌声毕竟是有限的。这是“
‘六.四’之后”的 精神困境。
于是,“‘六.四’之后”的精神,在绝望的暮色中,听见了耶路撒冷神圣的钟声!
十字架树立在人民退场后的暗夜和旷野中。月亮并不在乎孩子死了,每天照样升起。
人 民恐惧了,她若无其事地走过流血的街道去卖菜,去为“第四产业”添砖加瓦。
但耶稣在乎 ,他永远在场。他发出凄惨的喊叫,为了我们,在昨天,就把自己钉死在
城市广场上了。他伸下手来收留了孩子们的灵魂,把他们变成了天国里的财产。
“‘六.四’之后”自由无路可走的时候,十字架上传来“我就是道路”的圣言。
于是 ,“‘六.四’之后”的流亡者开始成为“圣言倾听者”、基督跟从者和服从
者。伪先知不是上帝,人民也不是。凯撒是凯撒,上帝是上帝。人民是人民,上帝
是上帝。跟从者不伤心 ,因为受难蒙主拣选的是自愿参与。献身并不期待人民的掌
声,而是顺应十字架的召唤,蒙天主的悦纳。顺从者不孤独,因为天父在我们前头,
天父将和我们一起坐席。
因此,18世纪在中国那些被疯狂迫害的传教士们不孤独。他们在黑狱和刑场上是喜
乐的。朋霍费尔并不伤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选择不过一种遵从。
“‘六.四’之后”的道路是基督的道路。
“‘六.四’之后”不仅是孤独的,也是寻找的。茉莉说:“魔鬼说完他对人类几
乎全无灵魂的凄凉,就吞没在夜色之中。我却老是在思索:人类尚存的少数应该被
上帝挑去的灵 魂在哪里?”她的答案是:“在那些迎接‘6.4’这个日子时,心里
还隐隐作疼的人们那 里。”在“尘世不公的提醒者”和“执著地与黑暗较量的守夜人”
那里,在龙应台和李敖无法望其项背的“优秀作家”那里。
茉莉,一个“大写于史册的卖国贼”,一支被掐断和故土血肉联系的“流亡”的蒲公
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她是一个犬儒时代的“提醒者”,更是一个灵魂伤
心时代的追 问者。“人权之旅”是孤独之旅,也是寻找之旅。对她的敬意让我为她
祈祷,愿那温暖的家园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里是茉莉花款款开放的季节。
(2001年6月26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任不寐的意思是说:只有我才理解你的孤独,茉莉小姐。
--
新闻
- (34 Byte) 2003-2-11 周二, 下午11:23
(67 reads)
是因为走上了“不归路”才“战斗”,还是从灵魂里向光明寻求却有待于搞清,两者不是一回事。一个虚妄的时代
--
杀风
- (14 Byte) 2003-2-11 周二, 下午8:46
(72 reads)
心灵内孤独和恐惧,足以作为信教的理由。也可以试试自己的勇气能潜多久。
--
令胡冲
- (0 Byte) 2003-2-11 周二, 下午6:27
(43 reads)
恐怕是走错了路了
--
新闻
- (226 Byte) 2003-2-11 周二, 下午3:26
(96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90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