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曹长青专稿:对吴征的六点质疑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曹长青专稿:对吴征的六点质疑
看好戏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曹长青专稿:对吴征的六点质疑
(408 reads)
时间:
2001-12-08 周六, 上午7:5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曹长青专稿:对吴征的六点质疑
中国“新浪网”联席
主席、“阳光卫视”执行主席吴征(英文名Bruno Wu)
近几天成了以网络媒体为主的焦点新闻人物,很多人在
网络论坛上对他的学历提出了质疑。
虽然多数质疑都颇具说服力,但由于网络论坛上的文字
是自由输入,作者又多不署真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削
弱了其报道和分析的新闻公信力。本文对吴征提出六点
质疑,在参考了网络上提供的信息的同时,主要根据以
下四种被认可的媒体的资料(文尾附有这些资讯的来源
和网址):
1,《北京青年报》12月3日刊登的对吴征的采访;
2,美国《富比士》、《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对
杨澜和吴征的报导;
3,吴征简历中提到的美国大学的网站资料;
(chinesenewsnet.com)
4,新浪网和阳光卫视网
站刊登的吴征的中、英文
简历。
质疑之一:
吴征在接受《北京青年
报》记者采访时说:“我
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由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免
试保送复旦大学的学生,
也是当年唯一的保送生,
因为当时我的成绩在这所
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中名
列文科第一。”
这种说法令人疑问:首先,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后,获免入学考试、被保送上大学的几乎都是在数、
理、化和英语竞赛中获得前几名的优秀生,这点许多人
应该仍记忆犹新。当然这并不绝对排除有文科学生被保
送的可能性,但如果吴征的确是“免试保送复旦大学的
学生”,那么吴征是哪一年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的?据
“阳光卫视网站”2001年资料:“吴征博士,现年三十
四岁”;据96年3月18日《纽约时报》报道,吴征当年
29岁;据《富比士》报导,“吴征于1966年出生在上
海”,那么从时间上推算,中国恢复高考那年(1977)
吴征才11岁。当然“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并不等于“第
一年”,那么从1977年到1986年(因为86年以后吴征已
经不在中国),吴征到底是在哪一年、几岁的时候被保
送的?
既然吴征已经清楚地说明他是当年(1977-1986年间)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文科第一名,被保送到的学校
是复旦大学,相信一定会有敬业的上海记者去这两个地
方查到事情的真相。如果吴征说法属实,本文的第一个
质疑即可消除。
质疑之二:
据新浪网和阳光卫视刊登的吴征简历,吴征“1986年毕
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语系”。
但是,2000年5月15日《富比士》报道:“当法国总统
密特朗1986年访问中国时,密特朗夫人帮助安排了吴征
去法国学习。”该报道的上下文清楚地显示,这个关于
吴征的背景介绍来自吴征本人。那么,第一,密特朗夫
人为什么要帮助吴征这个中国学生去法国学习?第二,
即使密特朗夫人真的在1986年帮助了吴征去法国学习,
那么他是否有可能在同一年就“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
语系”?按中文的理解,毕业于法语系就是得到法语系
学士学位的意思,入学的当年就毕业于法语系的说法明
显不合常理。
质疑之三:
新浪网上的吴征中文简
历说他“1989年获美国
卡尔文□斯多克顿学院
(Culver-Stockton
College)工商管理学
士学位”。经查“卡尔
文□斯多克顿学院”是
一所教会学校,在密苏
里州圣.路易斯市北部
的坎顿镇(Canton)。
这里令人感到不解的
是,如果吴征在法国已
经得到了一个学士学
位,那么他是否还有必要再在美国念一个学士?如果吴
征有志于从商,可以直接读商学院的硕士学位。根据吴
征对《北京青年报》的说法,他在美国需要靠卖保险打
工读书,从经济核算上来说,他是否值得再花钱、花时
间读本科学位?按美国大学的常规,只要有被承认的本
科学位(法国的本科学位当然得到美国大学的承认),
就可以申请读硕士学位,而读硕士可自由选择专业。吴
征所以需要在美国再拿一个学士学位,很可能是由于他
在法国萨伏大学没有拿到学士学位。
如果吴征从法国萨伏大学拿到的不是学士学位,而是语
言短期培训的结业证书,那么所谓“毕业于法语系”明
显是一种夸大性质的障眼法。
质疑之四:
新浪和阳光卫视网站的吴征简历说,吴征“1993年和
1996年分别获华盛顿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
学哲学博士学位”。那么吴征到底有没有从巴灵顿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如果他真的有巴灵顿的博士学位,那么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博士?毫无疑问,这是最令读
者和新浪网股民质疑的,当然他们已经从互联网上的信
息得到了基本的答案。这里用经过核实、调查后的资料
给读者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从巴灵顿大学的英文
网站得知,这是一个
1991年成立的远程网
络函授大学,该大学
的英文介绍上也承
认,该网络大学“没
有被美国教育部的任
何机构认可”、没有
校址;仅设学士和硕
士学位,没有博士学
位。据美国《南佛罗
里达商业报》(South
Florida: The
Business Journal)
2000年10月16日的报
导指出,巴灵顿大学
是由一个亏损严重的
网络公司所办,自称总部位于阿拉巴马州,但他们提供
的地址却是一家文书服务公司。该校总裁罗伯特.贝廷
格(Robert K. Bettinger)自称“博士”,但却从未
获过博士学位。贝廷格也坦承那仅是周围人对他的尊
称,表示下次印学校招生简介时去掉这个“博士”头
衔。
吴征就该校是否有博士学位的问题对《北京青年报》
说:“至于说,该校的网址上没有设博士学位的说法,
我这里下载的中文网址是有的,而且我是6年前在那里
上学,学校因为师资力量的原因调整学位的设置,原来
设置的学位现在不设置了有什么奇怪的呢!”
看到吴征的这种说法后,通过朋友给巴灵顿大学中文网
站提供的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号码打电话询问,接电话的
“Richard Gao”显然是中国人,用极为流利的中文回
答说,他已收到“太多这种电话了”,但对该校以前是
否有过博士学位,无论如何不肯回答,只是说“你去看
我们的网站好了,网站都说了。”当指出网站上没有博
士学位时,他说,“我没权管这事,你去问(学校)总
部。”Richard Gao对网上质疑吴征学位的说法不仅相
当了解,且十分愤怒。在为吴征辩护的同时,强烈指责
那些对巴灵顿大学信誉提出质疑的网民。
一所大学是否设立过博士学位,是一个极为容易回答的
问题,它是一个事实,不存在任何责任问题,但奇怪的
是,巴灵顿大学负责招生的人却在反复追问下,仍拒绝
回答。它只能让人对这所“大学”的可信度更产生怀
疑。
经向巴灵顿大学总部电话核实,自称该校“学生事务副
主管”(Vice President of Student Affairs)的马
克.史密斯(Mark Smith)表示,该校在几年前的确曾
设过博士学位,但现在取消了,理由是为了加强本科部
的工作。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但由于下列原因仍不得
不对吴征获得该校“博士学位”表示质疑。
第一,由于在电话中忘记
问这个自称“马克.史密
斯”的人在该校的职务,
于是在大约五分钟之后又
打去第二通电话,一个说
她叫“琳达”、是行政助
理、但却不肯给出姓氏的
女性,对要找的“马克.
史密斯”明显不知所云,
在解释这个电话的目的是
询问该校是否有过博士学
位事宜,并就此刚跟马
克.史密斯通过电话之
后,她做出了和史密斯同
样的回答,但仍是不肯给
她姓氏,并说马克.史密斯不在,先是留下姓名电话说
要让史密斯回话,然后又让等候。过了一会儿,“马
克.史密斯”出来解释他的职务。
在美国一般向一个部门询问事宜,被问对象会自然给出
姓氏,尤其是在告知了是记者采访之后,因为名字多重
复(叫马克、琳达的人在一个部门就可能有好几个),
不和姓氏连在一起不能确认是谁。但这位“琳达”却无
论如何不给姓氏多少令人疑惑。她一开始对“马克.史
密斯”这个名字的陌生也令人感到蹊跷。
第二,当被问道是否可以证明Bruno Wu曾在该校得到博
士学位一事时,史密斯回答说,这需要吴本人授权才可
以告诉。但在电话询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
纽约市立大学等学校时,他们都表示不需要本人授权,
只要学校查到记录就可以给出该校毕业生所获的学位。
想到或许阿拉巴马州有自己的法律,于是又致电阿拉巴
马州立大学,该校行政办公室答复说,学生的学位是公
共信息,无须本人授权就可以给。
于是,再致电巴灵顿大学,这次一个连名带姓都不给的
女性,不仅不给关于学校学位的任何信息,甚至连“马
克.史密斯”是什么职务也无论如何都不说。在强调其
他美国大学、以及阿拉巴马州立大学都说这属于公共信
息,学校有责任提供时,她让等候,然后挂断了电话。
以这个学校这么鬼鬼祟祟的举动,更无法不令人感到这
个“需要本人授权”的吴征的学位是有问题的。
同时,所谓曾设“博士”学位说法的可信性也相当令人
怀疑。当然,如果连该校总裁的“博士”头衔都是假
的,那么学校职员的回答又有多大可信度?另外,对于
这个明显以赚钱为目的的学校(下面解释),是否有可
能被人以巨款买下一种并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的空头
说法,也难免被人列为一个质疑的角度。
第三,如果吴征的博士学
位属实,为什么在互联网
上出现了对吴征学历的质
疑之后,在没有做任何解
释的情况下,新浪网把其
联席主席吴征的英文简历
内容删掉了?而新浪另一
个联席主席和其他董事们
的简历都在。(但新浪网
上曾刊登的吴征英文简历
已被美国一个大会计师事
务所网站收录,读者仍然
可以查到。)
为什么近日北京大学“中
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也
在不做任何解释的情况
下,把列为该中心“任课
人员”的吴征简历中曾有
过的(包括博士在内的)
学位全部删除了,只留下
他的商业头衔?(北大网
站曾列出的吴征简历上有
“复旦大学学士,美国华
盛顿大学金融管理博士”
的学位)。
另外“阳光卫视”网站也
在过去一个星期内大幅删
掉了媒体对杨澜吴征报道
的内容。如果吴征的学历
堂堂正正,那么像新浪和
北大这种大机构的小动作岂不是在毁坏吴征博士的名誉
和形象吗?如果这些删除都毫无缘由、毫无道理的话,
吴征有可能不提出异议、甚至抗议吗?
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
多对吴征学位的质疑
之后,吴征担任副主
席的阳光四通(集
团)有限公司通过新
浪网发出“通告”,
要“在全球范围之内
以法律手段追溯”,
并以新浪网名义设立
名为“警察”的电子
信地址
(
[email protected]
),期望全球举报毁
坏他名誉的人,并
“将予以重奖”。那
么吴征首先应该缉拿、追究的是否应该是新浪网,然后
是北大网?因为是新浪网首先删掉了说他有博士学位的
英文简历,这等于是给“通告”中所指控的“造谣中
伤”提供了第一个最有力的佐证。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网站把吴征简历中的所有学历都删掉了,这难
道不是给“造谣中伤”提供的第二个有力佐证吗?
如果巴灵顿大学曾经设过“博士学位”,吴征也的确拿
到那个博士学位,那么这个网络大学的学位到底有没有
实际内容和意义?对此,阿拉巴马州高等教育委员会项
目署(Inter Agency Programs of The Alabama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主任伊丽莎白.
弗伦奇博士(Dr. Elizabeth French)在接受本文作
者电话采访时做了权威性的解释。
(未完待续)
(如有读者愿意提供新的信息,可以给
[email protected]
发电子信)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为什么不进一步考虑这些事情的根源,典型的畸形制度产生畸形结果。
--
gaogao
- (0 Byte) 2001-12-08 周六, 下午6:59
(77 reads)
看上去这个吴征的博士学位确实是假的,而且好象有中美两地一大批人为他打掩护,真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呀:)
--
散仙
- (0 Byte) 2001-12-08 周六, 上午8:16
(8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147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