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林思云:穿皮鞋的文明与穿草鞋的文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林思云:穿皮鞋的文明与穿草鞋的文明   
所跟贴 林思云:穿皮鞋的文明与穿草鞋的文明 -- Anonymous - (12060 Byte) 2001-12-08 周六, 上午2:16 (691 reads)
911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林思云: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之三)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342 reads)      时间: 2001-12-08 周六, 上午2:1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October 15, 2001: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之三)



----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



林思云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统治阿拉伯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对英法宣战,被奥斯曼统治的阿

拉伯人,于1916年乘机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阿拉伯起义军配合英法

对奥斯曼政府军作战,1918年10月,起义军攻占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叙利亚人宣

布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可是英法两国早有密约,战后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

伯领土划归英法两国委任统治,叙利亚被划归法国委任统治。



1919年7月,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西方列强承认叙利亚为

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巴黎和会拟议中的委任统治,但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列强对叙

利亚人的要求置若罔闻。1920年3月,叙利亚国民大会自行宣布叙利亚独立,但

英、法两国拒绝承认。1920年7月,法国向自行成立的叙利亚政府发出最后通

牒,要求叙利亚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被叙利亚拒绝,于是法军发起武装攻

击,叙利亚军战败。在法国的军刀面前,叙利亚被迫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



叙利亚人起义,配合英法对德奥作战,按理本应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列强

却把其领土分给法国委任统治。中国人也会记得巴黎和会上把中国领土分给日本的

耻辱经历。在那个年代,强权就是真理。英法等西欧国都是民主主义国家,但这些

民主主义国家只是对自己的人民讲民主,对外国的人民讲的却是强权和利益。



西方世界大恐慌的1929年,两位叙利亚留学生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巴黎偶然相

遇。阿弗拉克是东正教徒,比特鲁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信仰不同,并未影响两人的

友谊,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近代以来阿拉伯人一直受压迫,沦为西方的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在思考:阿拉伯人怎样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处境?最好的办法

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大阿拉伯联盟,这样就有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宰割。



阿弗拉克和比特鲁在阿拉伯留学生中创建了“阿拉伯学生会”,传播他们的“泛阿

拉伯主义”思想。回国后,两人潜心著书立说,10年以后,两人在阿拉伯的青年

学生中,已成为负有盛名的理论家和宣传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给叙利亚

人的独立带来好机会。1940年法国维希政府投降,叙利亚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为了与德国对抗,1941年英军和自由法国联军进入叙利亚,宣布让叙利亚独立。

1943年 7月,在叙利亚举行自由选举,成立自己的政府。



为了参加1943年的议会选举,阿弗拉克和比特鲁等人组建了阿拉伯复兴党,但阿

拉伯复兴党在大选中一个席位也未获得。原来当时叙利亚的社会形态是部族制度,

一般百姓名义上有自由投票的选举权,但实际上他们投票时不得不遵从家长和族长

的意志,所以投票只是反映了少数大部族首领的选择,所谓的自由选举不过仅仅是

一个名称而已。后来阿弗拉克说:“他们(西欧)让我们搞自由选举,我们搞了,

结果怎么样?我们一票也没有得到,尽管人民是支持我们的。”



阿弗拉克是阿拉伯现代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办的阿拉伯复兴党(后改称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为阿拉伯世界跨国家的政党。后来阿拉伯复兴党通过革命

和政变的手段,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取得了政权,现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和

伊拉克都是执政党,现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员。侯

赛因总统发起入侵伊朗和科威特的行动,意在用武力统一阿拉伯世界,也是阿拉伯

复兴社会党人的泛阿拉伯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在二次大战前,阿拉伯知识分子对西欧的民主体制多持赞赏态度,也希望在阿拉伯

引进西欧式民主。可是1943年叙利亚举行的有名无实的自由选举,使阿拉伯的知

识分子对西欧式民主体制是否适合于阿拉伯社会开始表示怀疑。之后阿拉伯思想界

出现两条道路或两种倾向:正确独裁主义(即所谓“开明专制”)和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



在正确独裁主义道路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第一位阿拉伯人盼望的“正确独裁

者”。1945年,纳赛尔等人组成了秘密的反政府“自由军官团”,1952年发动政

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政体,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但埃及共和国并没

有成为西方概念中的民主国家,而是开明专制的独裁体制。纳赛尔任总统后,在埃

及实行 “阿拉伯社会主义”。纳赛尔在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取缔一切反对党

派,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在经济上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征

收了英法等外国资本在埃及的企业,较大的民族私人工商业也国营化;在土地政策

上,将大地主的部分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妇女解放方面也有了很大进

展。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他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的大阿

拉伯联邦。纳赛尔设想的大阿拉伯联邦是超越宗教的政教分离国体,只要是讲阿拉

伯语的,不管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都是大阿拉伯联邦的成员。要达到这个最

终目标,纳赛尔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埃及建成一个富强的国家,成为阿拉伯

联邦的基石;第二步,收回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主要是指巴勒斯坦);第三步,

建成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



为了尽快使埃及富强起来,纳赛尔采纳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方式,重工业、

国防工业优先的建国思想。当然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回

事。纳赛尔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既不一边倒向美

国阵营,也不一边倒向苏联阵营,为阿拉伯世界开创了一条新的外交道路。



纳赛尔的另一个壮大计划就是歼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要达成这个目的,离开

大国的支持是不行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纳赛尔就向苏联寻求军事上的支持。苏联

出于冷战的需要,也需要在中东寻找一个战略伙伴,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的,于是

苏联逐步成为埃及的主要军火供应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埃及的军事力量稳步增

加,特别是空军和装甲部队有明显增强,近代战争的作战能力有很大增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领袖,能像纳赛尔这样得到阿拉伯民众的衷心

爱戴。纳赛尔推翻了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进步的共和国,奉行不结盟的独立外

交,这些都得到阿拉伯人的赞赏。特别是纳赛尔敢于向西欧列强挑战,收回了苏伊

士运河,又使纳赛尔名声大震。纳赛尔口才很好,他富于情感的政治演讲,感染了

无数阿拉伯人民。下面摘录一段纳赛尔的有名演讲。



“我们在与西欧列强和以色列双方作战。西欧列强制造了以色列,侮辱了我们阿拉

伯民族,而且更有甚者,不管在1948年以前还是以后,西欧列强对我们阿拉伯人

一直视而不见,对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权利,从未给过一顾。我们要

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辱我们、践踏我们权利的西欧人,懂得尊重我们阿

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纳赛尔的画

像挂在家中,向神一样地对纳赛尔祈祷,把阿拉伯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

每当埃及的“阿拉伯之声”电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满热情的听

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纳赛尔贵为总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没

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为了阿拉伯,,,。很多阿拉伯

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导。1958年2

月,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的大阿拉伯联邦的梦想,好像

已经看到了曙光。



然而一个统一强大的阿拉伯联邦,必然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不允许阿拉伯

联邦的诞生,要把她扼杀在摇篮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发起突然袭

击,拉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以色列在几天之内摧毁了埃及十几年装备起

来的空军,占领了埃及的整个西奈半岛。埃及军事上的惨败,大大打击了纳赛尔的

威信,破碎了纳赛尔的梦,也破碎了阿拉伯人的梦。



1970年 9月28日,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几十万人为他送葬,人们唱着:

“世间唯一的神安拉,纳赛尔是他的爱儿”。那时全世界的阿拉伯人把阿拉伯统

一、阿拉伯复兴的期望寄托在纳赛尔身上。纳赛尔死了,埃及败了,阿拉伯的统一

和复兴,转眼变成看不到期待的渺茫。



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也就是纳赛尔的时代,泛阿拉伯主义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

思想。纳赛尔死后,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侯赛因都试图继承纳赛尔的衣钵,

重新打起“泛阿拉伯主义”的大旗,统一阿拉伯世界。但他们的资历、人品和威

望,都无法与纳赛尔相比,纳赛尔没有接班人。此后,泛阿拉伯主义虽然仍是阿拉

伯世界的主流思想之一,但其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泛伊斯兰主义”,即我们所说的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所代替。



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非常不同。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

个政教分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的都是一

家人;泛伊斯兰主义则是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强调不论

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言,凡是信伊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阿拉伯主义

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义的基石则是伊斯兰宗教信仰。

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泛伊斯兰主义

者。



“泛伊斯兰主义”或“原教旨主义”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伊斯兰政治家和宣传家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920年代创建的“穆斯林同胞团”,是现在“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者”的先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为什么近代伊斯兰国家落

后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徒不断被异教徒欺压?那是因为我们偏离了伊斯兰的真正精

神和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返回到伊斯兰精神的原点,才能改变伊斯兰世界的现

状。”



人们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自己的理论:

“现在人类社会的战争、暴行、屠杀、迫害,都是来自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人类头脑中的不洁思想。要消灭战争、消灭迫害、消灭犯

罪,达成一个平等幸福的人类社会,就要清除人类头脑中不干净、不纯洁的思想。

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唯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伊斯兰精神。”



在1960年代以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少数派,并没有很多的支持者。但进入

1980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抬头,出现了伊朗,阿富汗塔利班这样的伊

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被视为恐怖主义分子的本拉登,更是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

义。埃及等比较西方化的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很大影响。比如

埃及最高法院放弃了1979年制定的男女平等同权的法律,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回归的一个示例。



从另一方面来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抬头,也与阿拉伯国家的近代化发展,经济

开发失败有密切关系。阿拉伯国家的普通人民看到的是什么?是上涨的物价,扩大

的贫富差距,无德的商人,阴谋的政治家,败坏的社会风气,掠夺阿拉伯财富的异

教徒,,,。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社会中,一般大众难免产生对社会的怨愤心理,需

要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给了他们精神的解脱。



在1970年代前,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民族解放战争,是为民族而战;

而现在阿拉伯人把解放巴勒斯坦看作是“圣战”,是为神而战。成立于1960年代

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叫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叫“巴勒斯坦圣战组织”,而

成立于1980年代的阿富汗抵抗组织叫做“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不叫“阿

富汗解放联盟”,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思想思潮的变迁。



泛阿拉伯主义的酿成和泛伊斯兰主义的酿成,既有阿拉伯人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

社会的外部原因。从泛阿拉伯主义到泛伊斯兰主义,表现出当代阿拉伯人对国家和

政府的失望,不得不到神的旗帜下寻求解脱的归属意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937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